銀子,興修水利,保證水資源供應的。基本上可以說,來自鼻山的水源,都被張準充分的利用起來了。很多主幹渠,甚至是用水泥修築的,成本那是相當的高,在別的地方,是絕對無法複製的。投入如此的巨大,要是沒有不錯的收成,張準是要失望的。
張準想要親自看看,老田頭這個最有技術的種田能手。在最好的田地上,究竟能種出多少糧食來。然後和其他的田地互相比對一下。就算是有了最基本的原始資料。說實話,這年頭的水稻產量,的確不怎麼樂觀。根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即使是在江南最好的水田,稻穀的畝產量也就是五六百斤。在山東本地。有四百斤左右,就算很不錯了。
老田頭自然明白張準的心思小專門挑了一塊田。這塊田處於一片大田的中間位置,基本上算是最好的。張準到田地裡面去轉了一圈,發現稻穀的生長正常,禾苗的間距,基本上和自己後世的認識差不多。沒有大躍進時候的各種怪事。
大躍進的時候,將幾十塊田的水稻,都擁擠到一片田來,密不透風,層層疊疊,從而編造出畝產幾千斤甚至是幾萬斤的衛星數字。導致中央做出完全錯誤的決策。這個血的教用,不可謂不深。張準可不想明朝的人,為了得到獎賞,也想出這樣的歪門邪道來。
“動手吧!”
確認見到的都是真實的以後小張準揮揮手,下令開始收割。
老田家的十幾口人,一起努力,這一畝地,在半個時辰的時間裡,就全部收割完畢。所有的稻穀。都堆放在一起,總共是九個籮筐。最終逐一稱重,總重量是六百三十三斤。曬乾以後,大概是四百四十三斤左右。這個數字,和後世當然不能相比。但是在當時,很不錯了。須知道,這裡是山東地面,不是富饒的江南。
一般而言,每百斤稻穀,可以碾米六十八斤。四百四十三斤的幹稻穀,可以碾米三百零一斤。換言之,最好的田地,大概每畝地可以收穫三百斤的大米。扣掉四十斤幹稻穀作為賦稅,還有四百零三斤幹稻穀,可以碾米二百七十四斤。這些大米。完全是屬於老田頭一家人支配了。
“還可以。”老田頭很謙虛。
“不錯了。”張準對這個結果很滿意。
最好的田地每畝地可以打三百斤的大米,只要兩畝地,在繳稅以後,也肯定可以養活一個人了。換言之,其他三畝地,還可以做其他的用途。即使是差一點的田地,三畝地也可以養活一個人了。這年頭種田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賦稅、種子三大塊。肥料都是農家肥。成本不算高。
張準幫老田頭一家,粗略的算了一筆賬。按照平均畝產量四百斥來計算,二百四十畝的田地,可以收穫幹稻穀九萬六千斤。每個人每年的消耗,大約是七百斤。
四十八口人,就是三萬三幹多斤。另外扣掉需要繳納的賦稅九千六百斤幹稻穀,還有五萬多斤的幹稻穀可以自由處理。要是賣錢的話,按照每石大約鰓8斤一舊姚卜計算。可以賣差不多三百兩銀子。“隨州
除了農忙季節,在別的時間裡,老田頭全家的勞動力,還經常出去幫忙幹活,賺取工錢。加上老田頭在農科司有工錢,兩個孫子參軍,也各有糧餉打零工的,每個月也有差不多六七錢銀子。一年下來,整個家族的額外收入,超過一百兩銀子。集合賣稻穀的收入,就是四百兩銀子。在當時。四百多兩銀子,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難怪老田頭笑得合不攏嘴。四百兩銀子的收入,要是放在以前。整個家族就算是累死累活的,五十年都掙不到。說不定,中間還得餓死幾個人。因為糧食不夠吃,被活活餓死的軍戶,在過去數十年的時間裡,大家早就看得麻木了。只要想到自己家族有八萬斤的存糧,老田頭渾身充滿了幹勁。
有了足夠的糧食,幹活自然會更加的有勁,生產效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