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去旅遊,所以王棟把能夠帶上的人全帶上了,其實不能去的也就趙禹、尼古拉斯與陳子豪等少數人。
也許是讓大家開心,也許是為了充面子,王棟讓瑟琳娜包了一架航班。
當然,包機的好處,就是省了去倫敦轉機的麻煩。
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從愛丁堡到新德里的八個小時裡,能夠享受最好的服務,只是對王棟而言沒什麼意義,因為他習慣在飛行途中睡覺。
一覺醒來,已經到了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
從機場裡出來,見到來接他們的大巴,一輛上個世紀80年代在華夏各大城市很常見的那種圓頭客車,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
這是新德里,印度的首都?
必須承認,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修得富麗堂皇,現代化氣息十足,只是出了機場就是另外一番天地。
總體上,彷彿時間倒流了數十年。
不止是王棟,其他人也一樣,瑟琳娜還專門給酒店打了電話,詢問了接機巴士的車牌號碼。
確實沒搞錯,就是酒店派來接他們的巴士。
堂堂五星級酒店,竟然還在用這種年齡比王棟還大的巴士!
進了市區,王棟開始懷疑印度到底有沒有購買新式槍械的實力。
空氣汙染不用多說,反正不比王棟見過的最糟糕的城市好多少,關鍵是交通,到處都在堵車。
不是車輛太多,而是道路狹窄!
其實,王棟之前來過印度,不過沒有來新德里。
在軍情局服役期間,王棟與羅清很少到南亞執行任務,兩人主要在非洲與歐洲活動,主要是語言。
雖然英語是印度的通用語,但是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地語,而且印度各個少數民族邦都有自己的官方語言,在偏遠地區還有很多非官方語言,因此在印度活動的情報人員必須掌握多種語言。
其實,太多的語言是印度最主要的社會問題之一。
在教育上體現得最為明顯。
在獨立建國後,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普及基礎教育,雖然投入的經費不算多,但是持續了幾十年,總投入也不算少,而印度至今沒有掃除文盲,仍然有半數以上的國民沒有掌握基本的讀寫能力,語言太多就是主要原因。
簡單的說,在印度的學校裡,至少要開設兩門語言課程,即英語與印地語。
在少數民族邦,得增加一門,即該邦的官方語言。
在只有幾年的義務教育期間,花太多的時間學習語言,其他課程肯定受到影響,教學質量肯定會降低。
其實,很多印度的學生並沒有在義務教育階段學到多少東西。
受經濟、文化等因素影響,很多印度人在十四歲之後就得參與勞動,也就無法接受更多的教育。
當然,這些都扯遠了。
來到新德里,王棟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非常糟糕,即便是五星級酒店,也顯得極為陳舊破敗。
飲食上,王棟也不太習慣。
很簡單,太辣了。
王棟不是不能吃辣,而是印度的那種辣跟他熟悉的那種辣不太一樣,印度的辣偏向於苦辣,而不是香辣。
所幸的是,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也是印度面向全球的門戶。
當天晚上,在酒店經理的幫助下,王棟他們去使館區找到了一家中餐館,吃了一頓不算正宗,不過勉強過得去的晚餐。
大概是很失望,沒有人提到旅遊的事,連王棟都沒那個心情。
其實,天氣也是關鍵因素。
已經到了盛夏,除了炎熱,還有潮溼。
用羅清的話來說,除了呆在有空調的房間裡面,哪裡都不想去,特別是遊客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