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裝甲之後,戰鬥全重甚至超過了七十噸,而中國陸軍的主戰坦克普遍在五十噸以下,96式只有四十多噸,99式也只有五十噸出頭,即便在經過了大規模改進、披掛了附加裝甲的99c的戰鬥全重也只有五十六噸,比美軍的主戰坦克普遍輕了十噸以上。事實上,即便只有五十多噸的99c也不太適合在河網密集的地區作戰,不然在南方戰場上,特別是在東南軍中,打主力的就不會是96式了。
當然,這也不是說美日聯軍中沒有適合在該地區作戰的主戰坦克。
日軍的90式與04式主戰坦克就比較合適。
問題是,90式在停產之前只生產了不到兩千輛,而且絕大部分已經在之前的戰鬥中損毀了,剩下的也被送到後方,拿去培訓新兵。取代90式的04式的量產已經開始,只是受幾種特殊材料限制,產能一直不是很高,不然日本也不會一再要求美國提供主戰裝備,使得日軍前線部隊中,三分之二的主戰坦克都是由美製的m1系列。事實上,04式也一個非常突出的缺點,即防護能力太弱。即便在披掛了附加裝甲之後,04式的正面抗彈能力也僅比在防護上同樣問題嚴重的90式稍微好一點,僅能對付較為老式的穿甲彈,在遇到使用新式穿甲彈的96式與99式的時候,04式的生存能力甚至不如m1a2。可以說,正是因為04在防護能力上的嚴重欠缺,才使得日軍對這種主戰坦克非常失望,寧願使用被美軍裝甲部隊淘汰的m1a2。
當時,在攻打雙港鎮的美日聯軍中,就有一個日軍二線師有一個裝備了04式主戰坦克的裝甲營。
可惜的是,這個營的規模太小了,只有不到二十輛主戰坦克。
毫無疑問,在雙港鎮這個規模較大的戰場上,十多輛主戰坦克很難派上用場,甚至不足以組織起一次有規模的戰術突擊行動。
真正打主力的,仍然是美軍的m1系列主戰坦克。
當時,美軍主要裝備的是m1a2,而不是更加先進的m1a3。這也可以理解,m1a3的量產工作在二零一四年初才全面展開,首先提供給了第一裝甲師、第二裝甲師、第一騎兵師與第二騎兵師這樣的主力裝甲部隊。在第三次南京會戰中,剛剛換裝了m第一騎兵師就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之前結束的坦克大戰中,同樣剛剛換裝m第一裝甲師也有不錯的表現,在正面戰場上抗住了第三十九集團軍將近兩倍裝甲力量的強力衝擊。作為由國民警衛隊改建而來的主力師,c集團軍中的幾支美軍部隊都沒有資格優先裝備這種較為先進的主戰坦克。別的不說,在提供給c集團軍之前,還有第二機步師、第三機步師與第四步兵師這樣的王牌部隊等著換裝呢。
萬幸的是,在這個戰場上,美日聯軍沒有受到東北軍裝甲部隊的威脅。
雖然當時在雙港鎮這邊,充當主力的新編集團軍有一個裝甲營,而且有將近三十輛主戰坦克,但是全部都是被一線部隊淘汰下來的96式,而且是最初量產的型號。因為雙港鎮沒有適合坦克作戰的戰場,所以這些坦克以排為單位,分散在整條戰線上,沒有集中行動,也不可能集中行動。
美日聯軍主要得考慮東北軍步兵手裡的反坦克武器,其次就是複雜的地形。
面對步兵手裡的反坦克導彈時,m1a2與m1a3基本上沒有區別。說得直接點,只要主動防禦系統發揮了作用,反坦克導彈就沒有威脅。如果主動防禦系統沒有發揮作用,任何一種主戰坦克也難以倖免。特別是在面對那些具有攻頂能力的反坦克導彈時,沒有任何一種主戰坦克的天靈蓋厚到能夠承受住高溫金屬射流的衝擊。再說了,步兵在執行反坦克任務的時候,往往會從側面發起攻擊,用反坦克導彈或者火箭彈攻擊坦克的側面、甚至是尾部,避免坦克的正面裝甲。受重量限制,即便像m1a3這種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