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就是拖住日軍第十師,讓美日聯軍無法在北面的平原上展開,也就無法順利打下楊梅鎮。只要能夠耗光美具聯軍的新生力量,就能迫使美日聯軍停止進攻,從而守住現在的防線。
這也正是羅耀武的基本想法。
想方設法的消耗美日聯軍的有生力量,不管怎麼說,從太平洋的對岸把部隊運過來肯定是件麻煩事。
再說了,只要埋葬掉的國旗數量超過美國民眾的心理承受能力。美國就會撤兵。
事實上,這也正是陳必時的基本戰術思想,與美日聯軍在臺島上打一場消耗戰,而且是消耗生命的戰爭。
顯然,九連是撤不下來了。
天亮之前,葉振邦讓甄志明帶隊把重傷員送了下去。雖然軍部警衛營的通訊員已經帶來訊息。讓九連準備撤退,但是甄志明從軍部回來時,不但帶來了二十多名補充兵員,還帶來了新的命令。繼續堅有
葉振邦並不感到意外,不管怎麼說,空降兵沒有退縮的傳統。。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援作
第一百六十二章 調整部署
二月十日清晨,正在苦苦支撐的肯定不止十五軍六“一
如果不是服部留名親自趕到前線,上野龍一很可能在天亮之後帶著第七師的軍官。效仿幾十年前的先輩,向空降兵守衛的葫蘆坑發起決死衝鋒。
就傷亡而言,日軍第七師不比四十一軍好多少。
雖然在參戰之前,第七師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絕對王牌,還是唯一的裝甲師團,但是登臺之後,第七師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失望”來形容。從臺北到鶯歌鎮、再到復興鄉、最後到大溪鎮,除了進攻基隆港的時候,因為大陸兩棲部隊不戰而退,輕鬆取勝之外,就只有進軍大溪鎮的時候沒有遇到麻煩。
在所有戰鬥中,第七師的表現都乏善可陳。
不是第七師沒有戰鬥力,而是日軍本身的問題,或者說是基礎性的問題。
換個角度就看得出來,日軍是一支更加擅長打防禦戰的部隊。而不是一支善於進攻的部隊。
比如在臺北市的戰鬥中,第七師就用兩個營的兵力頂住了五十四軍的進攻,協助臺軍穩住了戰線。
可惜的是,在幾乎所有戰鬥巾,第七師都被派去進攻。
實際上,早在登臺之前,服部留名就指出了這個問題,提出了兩個解決辦法。一是調整戰術,即日軍上臺之後,以守為主,先穩住戰線,等到美軍大部隊上岸。再發起進攻。二是調整部署,讓美軍先上岸,日軍後上岸,第七師以支援力量的方式投入戰鬥,而不是扮演進攻主力的角色。
問題是,日本只是配角,而且服部留名只是個軍人。
因為日本當局太想在這場戰爭中有所收穫,美國當局又不想過早捲入地面戰爭。所以服部留名提出的兩點意見都沒得到採納,第七師率先登臺,而且在美軍到達之前,甚至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發起進攻。
可以說,如果不是帕特里奇及時調整部署,美軍提前登陸,第七師的命運將更加悲拜服部留名並不感激帕特里奇,在他看來,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軍不願意承擔戰爭傷亡,想讓日軍替他們賣命。
這一觀點。對服部留名接下來的表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進軍大溪鎮之後,服部留名的態度一下強硬了許多,不但要求帕特里奇兌現承諾,還在進攻部署上堅持己見。
這位日軍將領已經認識到,如果一切都讓美軍做主,後果將難以設想
不管帕特里奇怎麼想,服部留名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跟美軍打了幾十年的交道,服部留名也非常清楚,在美國人面前,只有表現強硬才能獲得尊重、也才能獲得好處,如果一味的退讓,反而會被美國人不齒,也就別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