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差別。
而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東方力量的那款萌態火箭。
因為東方力量公司此前就有世界推力最大的固體火箭,在固體燃料上也有著相當豐富的技術積澱,因此直接在原有火箭的基礎上,利用已有的空氣動力資料,以及現有的火箭材料,製作出了一個新火箭出來。
只是因為設計者考慮到現有零件的通用性,以及大質量的衛星自身的個頭尺寸,這種火箭的粗度沒有變化,也就是說它直接利用了原有的結構零件,在不縮減粗度的前提下,縮減了其高度尺寸,導致它——矮萌矮萌的!
別看它矮萌矮萌的,但是它的推力卻是幾家公司中,最大載荷8噸的那一款。
雖說多使用了四枚矮肥的助推器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該公司的思路居然不約而同的和通用火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主火箭也可以作為獨立的發射單元,將2.6噸的載荷送入預定軌道。
如果在捆綁兩枚助推器的狀態下,其運載能力可以達到5噸。
同時除了單體、雙助推,四助推的三種形態外,還能利用助推疊加成為第二、第三級火箭,從而使得該火箭能夠打更高的SSo,Gto 軌道衛星,形成第四、第五種形態。
簡單的形容,那就是該公司這一種火箭,透過不同的組合,直接形成了覆蓋多種載荷的完美組合。
這屬於一魚多吃的典型代表!
國內民營企業的各種火箭你方唱罷我便登臺,紛紛連續的高調出現,這也讓不少愛好者察覺到了一絲味道。
——民營航天企業的風口在變!
因為往年,佔據這類新聞榜首、甚至前幾名的,都會是中米航天在什麼時候發射了什麼火箭,將多少客戶的衛星送上了太空。
或者是中米航天研發的某種新火箭取得到什麼重大技術突破。
甚至是中米航天老總劉大嘴在鏡頭前,向觀眾、讀者高調宣佈旗下的某產業進展如何,前景一片大好云云。
但是今年……
直到現在,中米航天也僅僅只是在五月發射了一枚中型火箭,三月完成了一次小型火箭的運載任務,但無一例外的,都被新聞媒體給忽略,或者是其它航天民企新型火箭給擠掉熱度了。
換成是往時,中米航天的臭嘴劉怎麼可能忍得了這種事!沒人能搶過他的風頭!
但是今年,這種事是真真切切的發生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對此,有圈內的業內人士,在某乎網站上匿名釋出了一篇長文。
文章裡,闡述了中米航天此前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和與官方高層的人脈優勢,搶先佈局,並且用各種手段打壓、排擠其它公司,搞得其它公司敢怒不敢言。
這些事情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但是沒人敢說,因為大家都怕被穿小鞋。
而且各家或多或少的,都要使用中米自建的發射場地,沒人敢忤逆中米。
只是去年,晴天一聲霹靂響,一個偉大的救世主閃亮登場!
他的出現,以一己之力改變了這個局面。
現在其它各家企業紛紛向這家企業採購新型燃料,陸續推出新型的固體火箭,成本既低效果又好。
即便是中米航天所倚仗的發射場優勢也已經不復存在。
因為大西北那裡的火箭城發射場雖然遠,以前幾十米的大火箭運送過去跟西天取經一樣困難重重,但是現在……縮小版的火箭既不超長也不超寬,完全可以跟普通貨物一樣不用申報特殊物資運輸,不管是走公路還是鐵路,甚至奢侈點走空運,都可以輕鬆運抵火箭城發射。
同時除了那個發射場,某公司此前使用的平板貨輪也被再次利用起來,利用某公司現成的發射架,直接可以在各個海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