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4 東邊(2)

皇上從武昌回京之後,罷各省布政司使改為設定巡撫。,主管軍民政務。

巡撫之人可由各部和都察院推薦,再經皇上定奪。

看起來不過是官位的改制,但其中涉及的卻是權利的重新分配。

比如以前,一省的佈政升侍郎那絕對是高升。

可在設定巡撫一職之後,日後凡是京堂侍郎大小九卿等,必須有主政一省的履歷。所以現在侍郎謀求一省的巡撫外放,反而是為了以後再進一步做打算。

陳迪謀求山東巡撫的位子,他以前是詹事府的屬官!而東宮那那幾位,則是洪武年間就主管詹事府了。

李景隆的後背,隱隱有些發涼。

剛設各省巡撫的時候,朝堂諸公所提及的候補名單中,就有幾個以前詹事府出身,如今在各省或為佈政,或為按察使的官員。

而當時李至剛實授了都察院,在這事上能說上話。就開始跟張紞他們打擂臺,張紞他們提的人李至剛看也不看就是否。

另外還有一事,皇上去廣西那一次,對沿途各省的監察御史大為光火甚是不滿。

李至剛掌管都察院後,狠狠的把地方上的監察御史都洗了一遍。

要知道,那些地方上的監察御史,多是翰林出身。翰林出身入詹事府,再為地方清貴監察御史,然後再轉回中樞。

這正是歷朝歷代,讀書人進入帝國核心決策圈,最為穩妥的一條路。

而李至剛,一下子斷了多少人的路?

多少詹事府出身的官員的上進之路?

以前翰林院的清流御史言官,淮西勳貴,還有實幹派官員等構成了大明朝堂。

而皇上登基之後,清流一再被打壓,淮西勳貴退出朝堂,文官之中南北之爭暫且偃旗息鼓。如今佔據朝堂的,大多是實幹派。

所以翰林院的清流隱隱有和詹事府合流的趨勢因為他們的利益訴求是相同的。

甚至他們的合流,也是皇上所希望看到的。

朝中不能有黨爭,但若是所有大臣都擰成一條繩,皇上就難做了!

推舉各省的巡撫就是皇上先放出來的餌!

佈政之上設定巡撫,削弱布政司的權利,也是對大明朝堂內外的一次重新洗牌!

皇上是喜歡實幹派,但不代表實幹派都是好人!各省巡撫不就可能都是實幹派!

所以這個時候,詹事府出身的官員們,就走到了臺前。

他們必須或多或少的,在這次大明朝堂的洗牌中,得到利益,乃至得到皇上的信任。

這種訴求皇上是樂見其成的!甚至是給了他們機會的!

其實這次洗牌,就是大明朝從洪武年開始,幾次朝堂大動作時的翻版。

當初太祖高皇帝就是抬高東宮詹事府的官員們,制衡淮西官僚集團。更是用他們,填補了李善長鬍惟庸等人死後的空缺。

只不過這一次的洗牌,相對於洪武年間來說,絕對算得上溫和,溫水煮青蛙一般的溫和。

另外皇上讓另外一股勢力崛起於朝堂之上,也是為了避免新舊之間的爭鬥。

誰是新,李至剛是新!

大明朝李至剛這樣的官員不是僅有的,而隨著新政的深入,能辦事的李至剛將處處皆是。即便不是,那些官員們為了上位,也會學著模仿著李至剛。

他李至剛現在是勢單力薄,可是以後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誰是舊?

實幹派是好,但實幹派一系的官員,掌握巨大的權力太久了!

權力,可以潤物細無聲一般的讓人產生變化。

在利益面前,變得頑固守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