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只有不斷的戰鬥,戰鬥,再戰鬥,直到達到這個世上的巔峰,那時他就可以無所畏懼,長久的陪伴在他們身邊了。”
看著袁基離去,貂蟬和甄嬛扶著大著肚子的文姬久久凝視袁基所離開的方向,直到看不見袁基的背影方才相扶離去。
就在袁基從荊州發兵的幾日後,江東,九江城裡,此刻在議事殿裡坐著幾個人,正討論著剛剛收到來自荊州的訊息。
仔細看去,只見一將正端坐上首,不是別人,正是孫策攻打揚州時收降的大將太史慈也。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也。身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是真正的神射手)。自少已十分好學,後擔任本郡奏曹史。
當時本郡與本州之間有嫌隙糾紛,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結案的判決多以先讓有司(掌刑賞之官吏)知事者較有利。其時本州的奏章已先發去有司處,郡守恐怕落後不利,於是求取可為使者的人。
太史慈時年二十一歲,被選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達洛陽,先到公車門前等候,待見州吏亦至,才開始求通上章。
太史慈假意問州吏道:“君也是前來欲求通章的嗎?”
州吏答道:“是的。”
太史慈又問:“奏章在哪裡?”
州吏道:“在車上。”
太史慈便說:“奏章題署之處確然無誤嗎?可否取來一視。”
州吏殊不知太史慈乃是東萊人,便取出奏章相與。誰知太史慈先已藏刀於懷,取過州章,便提刀截而毀之。
州吏大驚高呼,叫道:“有人毀壞我的奏章!”
太史慈便將州吏帶至車間,跟他說道:“假使你沒有取出奏章給我,我也不能將其損壞,我們的吉凶禍福恐怕都會相等無免,不見得只有我獨受此罪。與其坐而待斃,不若我們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儲存性命,也不必無謂受刑。」州吏疑惑地問:「你為本郡而毀壞我的奏章,已經成功,怎堋也要逃亡?”
太史慈便答:“某初時受本郡所遣,只是負責來視察你們的州章是否已經上通而已。但我所做的事卻太過激烈,以致損毀公章。如今即使見還,恐怕亦會因此見受譴責刑罰,因此希望一起逃去。”
州吏相信太史慈所言,乃於即日俱逃。但太史慈與州吏出城後,卻潛遁回城通傳郡章,完成使命。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員往洛陽通章,但有司卻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復查察此案,於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於世,但他亦成為州家所仇視的人物,為免受到無妄之災,乃帶著母親避居於江東揚州同郡之人劉繇處。
後孫策來攻,有人勸劉繇可以任用太史慈為大將,以拒孫策,劉繇卻不搖了搖頭道:“我若用子義,許子將必會笑我不識用人。”是以只令太史慈偵視軍情。
及至神亭,太史慈獨與一騎小卒同遇上孫策。當時孫策共有十三從騎,皆是黃蓋、韓當、宋謙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懼上前相鬥,正與孫策對戰。孫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馬,更攬得太史慈繫於頸後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搶得孫策的頭盔。直至兩家軍隊並至神亭,二人才罷戰解散。
其後太史慈守護劉繇敗奔豫章,遁走於蕪湖,逃入山中,而稱丹楊太守。
同時,孫策已經平定宣城以東一帶,惟涇縣以西有六縣尚未平服。太史慈即進駐涇縣,屯兵立府,為山越所附。後孫策親自攻討涇縣,終於囚執太史慈。
孫策見慈,即為其解縛,握著其手說:“尚記得神亭一戰嗎?如果卿當時將我生獲,你會怎樣處置我?”
太史慈說:“不可知也。”
孫策大笑,說道:“今後之路,我當與卿共闖。”
即拜太史慈為門下督,還吳後授以兵權,拜折衝中郎將。後來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