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化。為了造勢,更為了讓美國式的全球化得到地球人的普遍認同,必須有一種理論為其搖旗吶喊,為此,美國人選擇了自由市場經濟理論,把它作為一種先導性理論。為美國主導的全球化開道。
要使全球產業大分工看上去合情合理,完全合乎經濟規律,美國人用比較優勢理論把全世界分成了兩塊,一塊是美國,美國人認為它的優勢就在於生產美元;另一塊是全世界。
全世界的優勢在哪兒呢?比如,華人,你的比較優勢就在於你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你的發展就只能藉助這一優勢。這理由簡直讓你心服口服,透過比較優勢理論,美國就永遠處在了全球經濟生物鏈的高階。而像中華這樣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國家,就別無選擇地只能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不可改變地永遠居於整個經濟生物鏈的低端,其他國家以此類推。全球產業大分工就這樣完成了。
由美國人作為一方,全世界作為另一方,由美國人負責生產美元。而全世界負責生產用美元交換的產品,這就是美國人主導的全球產業大分工的本質。從此,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
美國用自己的金融體系。把全世界與美國緊緊捆綁在一起,這種由美國向世界輸出美元,而世界向美國提供產品的交易模式,其結果就是全球財富快速向美國集中,這也就是美國在1990年前的200多年裡,gdp最高時才不過達到7萬億美元,而在最近的短短20年裡,gdp居然翻了一番,達到14萬億的根本原因。
當然,美國人比全世界都清楚,用這種方式聚斂的財富,僅僅靠全球產業大分工是不夠的,甚至再加上石油與美元掛鉤也還不夠,還需要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手段,如果沒有這個手段,美國不足以從世人手中掠走那麼多的財富,而這個手段就是天下第一的軍事實力。
******
娜塔莎看了一遍手中的這些材料,但還是有很多的不理解,“指揮官,可這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嗎?”
“經濟方面今後肯定有影響,但是作用不大,今後的索馬利亞不需要工業品進口,而是要拓展出口市場,美元全球經濟對我們影響不是很大。”說到這裡,李嵐話音一轉,道:“但是,對於這場談判,美國方面就不會如此容易放手了。”
“為什麼?”娜塔莎剛剛出口的問題,緊接著就自己驚訝了一句:“難道是石油?”
“一點都沒有錯,美國打索馬利亞,說白了就是為了石油!不管是索馬利亞土地下的石油,還是沙特的石油航道,都是和石油有關。”李嵐點點頭,十分肯定的回答道。
結合這份情報上面的詳細資料,箇中原有其實不難理解。
20年間連打四場戰爭,美國人唯求石油與美元掛鉤。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戰爭?答曰:為了石油。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美國佔領伊拉克後,卻不從伊拉克免費拉走一桶石油?美國普通百姓為什麼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價的煎熬?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但是答案在本文的前面已經給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
當美國打下伊拉克時,首先出現的是什麼情況?全球油價飆升。油價飆升,交易又以美元結算,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油價的飆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說,美國人透過戰爭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後接近150美元,等於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當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購買石油時,最高興的當然除了產油國,就是美國政府了。因為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能以給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開動印鈔機,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白把美元給你,你必須拿你的產品去換,從而再一次加入實物換綠紙的遊戲。此時美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