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南北兩強夾縫之間,面對“國小而逼,族大寵多”之局勢,他銳意改革,勵精圖治。改田製作“封洫”,按地畝多少收賦徵役作“丘賦”;鑄刑書於鐵鼎上公之於眾以明法度。外交上以他的雄辯之才,斡旋於晉楚之間,應對得體,抵制了兩強的侵凌和索賄,維護了鄭國的獨立與尊嚴。又能衝破殷周以來的神學羈絆,提出了“天道遠,人道近”主張,區別開天象與人事的關係。注重選賢任能,不毀禁鄉校,給國人提供評論執政者的講臺……嚴刑明教,寬猛相濟,治國有方,深受民眾擁戴。當他五十歲不幸逝世時,舉國喪慟,痛哭失聲如喪父母,被孔子稱為“古之遺愛”,與管仲齊名。

第八節:

老聃名李耳,周室史藏令,①

宣揚無為治,編著《道德經》,

論道探本原,析理法辯證,

中國哲學源,道家學派宗。

魯史左丘明,口傳春秋政,②

志列國經緯,記君臣言行, ③④

作《國語》《左傳》,開古史門徑。

註釋:

老子 左丘明

①史藏令——掌管文書典籍的官吏, 即國家圖書館 館長。

②春秋——此指西周滅亡、平王東遷至韓趙魏三家分晉,即前770至前476年這段時期,約二百九十五年。

③志——(誌),記載或記錄。

④經緯—喻指治理國家實施的大政方針和發生的重大事件。

人物介紹:

老子(約前570—約前470年間)春秋楚國苦縣(河南鹿邑)人。姓李,名耳,字聃。曾做過周朝“守藏之史”,即掌管圖書典籍的史官。晚年回故里陳國居住,後出關赴秦講學,終老於扶風。相傳孔子曾向其問禮,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所著《道德經》即《老子》一書,五千餘言,以“道”為思想體系核心,主張“絕聖棄智,無為而治”,宣揚自然無爭和無神論,反對天道有知;憎惡工藝技巧,強調知足、寡慾。並已意識到事物矛盾的對立統一與轉化規律,諸如“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對我國兩千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左丘明 春秋末魯國人,相傳與孔子同一時代,為魯國太史,晚年失明。曾與孔子同觀閱魯史記,撰《國語》記載自西周穆王至春秋時期周王室與魯、齊、晉、鄭、楚、吳、越諸國君臣的言論。又著有《左氏春秋》即《左傳》。全書60卷,凡18萬字,以《春秋》為綱,並仿照其體例,記述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27年長達255年間的春秋史事和傳說,為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史。與《公羊》、《穀梁》合稱春秋三傳,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典籍。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九節:

孔丘字仲尼,魯人祖籍宋,①

博學通六藝,儒祖稱文聖。②

正名復禮樂,傳道倡仁政,③

攜徒遊列國,逆時屢遭碰。④

晚年回故里,開壇教學生,⑤

七十二賢士,才德皆有名。

鐵筆著《春秋》,採風編《詩經》,⑥

影響亙久遠,沉浮隨愛憎。

註釋:

孔 子

①宋——今河南商丘。

②六藝——係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科目技藝。

③正名——辨證名分,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的關係。

④逆時——不合時宜,與時代潮流相背。

⑤壇——即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講學處。

⑥《春秋》——古書名。相傳為孔子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