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岸ā畢碌氖裁瓷��柿俊D悴宦�餼褪塹停�懵�餼褪遣壞停���獠宦�餿【鯰諛闋約骸K�裕�宜擔�燉植皇潛鶉爍�愕模��親約焊�約旱摹D吶履閌親約浩燮�約海�芄話炎約漢蹇燉至艘彩且患�檬慮欏5比唬�庵摯燉直匭朧欽嫻模�墾棧緞Φ牟凰恪H綣�隳芄話淹純嗟���雲匠P奶�源��〉每燉志捅冉先菀琢恕V�閼叱@致錚�

如果相反,對自己的生存狀態一味地抱怨,對痛苦一再地強調,心理就會失衡,就會更痛苦,就像進入了怪圈,遇上了鬼打牆,出不來了。

有時候,生活正需要像史鐵生說的:從苦難提取幸福,從虛無創造意義。這話對誰都比較有意義。

承受極限

如果我們對生命極限的承受力採取一種迴避態度,甚至否認它的客觀存在,那我們探討研究它的本身就是毫無意義的。縱有千般苦痛,您有“知足常樂”的靈丹妙藥,連阿Q都可以成為自身的救世主,我們還有什麼必要瞎操這份閒心?

知足常樂並非靈丹妙藥

()免費TXT小說下載

對自殺行為問題的討論我是有範圍限定和條件制約的,你已經把範圍和條件擴大化了,這就曲解了我的本意。正如你所言:“對生命質量的理解是和每個人的閱歷、學識、個人的敏感度以及生存環境緊密相連的。”簡言之:起點的不同,決定著人的認識和選擇的不同,也正因此,終點的到達同樣表現出參差不齊的態勢。應該承認,任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承受力都是有極限的,而且這種極限是動態的。我們探討研究這種極限的目的,正是為了不斷地超越它。比如海明威的時代,抑鬱症還是個難解之題,發病範圍也較小,而今天,控制起它來就比較容易,但其發病率卻因現代社會日益激烈的競爭局勢節節攀升。這就給我們的社會人文學家和生物學家提出了更嚴峻的任務,如果我們對生命極限的承受力採取一種迴避態度,甚至否認它的客觀存在,那我們探討研究它的本身就是毫無意義的。縱有千般苦痛,您有“知足常樂”的靈丹妙藥,連阿Q都可以成為自身的救世主,我們還有什麼必要瞎操這份閒心?

絕望的弱勢群體

生存質量的起點不同決定著一個人對其認知的高低和承受能力,在這點上我們的觀點無異。但我們的討論所涉及的群體大部分沒離開我們身邊的城市一族,甚至囿於那麼多威望文人的圈子,這是我們的侷限。如下我也想講兩個親眼所見的農村例項:大約十年前,醫院裡住進一位農村外傷截癱病人,當時為了看病,老兩口給惟一的這個傷殘兒子已經借債兩萬多元。我對老兩口詳細講述了這種病的不可治癒性,勸他們不要再花冤枉錢了。兩個星期後,他們回了家鄉。一個月後,隨他們進京看病的那位親屬給我來了封信,說剛剛回家,債主們就紛紛登門,而憑著他們那幾畝薄地維持生計的狀況,下輩子也還不清那兩萬多元的欠賬呀!一家三口最終選擇了自殺!

大約八年前,我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準備做第三次手術期間,看到一位從陝西沿途要飯步行來北京的老人,在醫院大廳裡他訴說著兒子摔癱後的窘況。看病根本就沒那奢望,只是癱後不能活動導致的大便乾燥使兒子大受其罪。聽村裡一位從北京當兵復員的老鄉講,北京的康復中心有辦法治療,便借了35元錢步行到了北京。其實他所求買的不過就是任何一家醫院都見得到的“開塞露”。老人不懂,只迷信北京是個無所不能的地方。他講述這一切經歷時,沒流一滴眼淚,渾濁的目光裡,充滿著被生活蹂躪後的麻木感,倒是一旁的聽者們忍不住地擦拭眼睛。眾病者為其捐了兩千多支“開塞露”,三天後老人帶著受助的藥品、食品及路費踏上了歸途。人們猜測,他肯定還要步行回家。

生存質量的滿足程度有兩種評價,一是自我評價;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