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隊潰敗的情形後,整支軍隊都有潰敗的危險?
就是因為戰場上風吹草動,都是觸目驚心,任何情況都是放大了的,是對人心理的嚴重考驗。這種考驗不僅是對士兵的,也是對將領的。
兩軍對壘,將領在前期的糧草準備,地形勘查,士氣鼓舞都差不多的話,就是拼的調兵佈陣,還有自己麾下士兵平時的訓練了。
如果還是差不多,那可能就需要一點運氣。
在明初的靖難之役中,老將耿炳文對陣燕王朱棣,在一次關鍵的大戰中,北軍人少而朱棣和部將勇武,以騎兵在南軍中縱橫馳騁,而南軍厚實穩重,人數眾多,老將耿炳文指揮若定,和朱棣的勇武彪悍正是鮮明的對比。
原本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但在最關鍵的時刻,北風大起,勁風捲著飛沙走石呼嘯而來,南軍是以南擊北,北風一至,北軍順風廝殺,南軍卻是目不能視,於是軍心崩潰,以至大敗,積屍數十里。
在冷兵器時代,沒有成熟的參謀制度,沒有成熟計程車官制度,也沒有條件即時通訊,所以戰場上的一點變化都可能導致一次戰役的慘敗。而在變化發生的同時,就算是將領發覺了,觀察到了,但等他發下命令,做出調整後,可能整個戰事已經因為這微小的變化而跨掉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狼群(2)
在古戰場可能是綿延幾十裡,將領無法目擊來改變部署的情況下,任何一點微調,都需謹慎再謹慎。
古之名將,無非也就是在控制軍隊的能力上有高低不同。比如韓信所言,劉邦能將兵十萬,而他自己,卻是多多益善。
就是說,韓信對自己在馭下的能力下,戰場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還有針對戰局微調的能力,都是無比自信。
而到了明朝,能掌握好戰爭藝術,堪稱名將的,首推也就是戚繼光。
但戚繼光也無法脫離時代,他在掌握軍隊時,在戰場部署和調整時,都是十分謹慎和小心。按他自己的說法,戰場佈陣對敵時,每十步就得重調隊形,否則的話,積小為大,最終佇列非混亂不堪,最終到無法收拾不可。
可在眾人眼前的浮山營兵,卻是用穩定的步伐一直前行,三十人一排的橫隊仍然是整整齊齊,沒有絲毫的變化。
這樣的佇列保持能力對懂得戰場的人來說,自是明白,這得有多麼難!
“國華將軍練兵,以至如此了嗎?”
葉曙青駭然之餘,也是十分震懾,忍不住低聲發問。
“六百破三千,豈是僥倖!”
劉景曜也是十分得意,看了一眼葉曙青和其餘眾人,微笑道:“國華練兵,確實已經超凡入聖,葉大人知道,衛所崩壞,軍戶等於農人,能把衛所兵練至如此地步,豈是僥倖兩字可能得的。”
“不錯,兵備大人見教的是。”
葉曙青等人也是點頭,事實擺在眼前。
這六百多兵,在炮火中擊鼓向前,隊伍不慌不亂,猶如一座巍峨高聳的山巒,厚重有力,雖是遠觀,但明顯能看出這是一支足可制敵獲勝的強軍。
反觀對面的海盜,看到官兵逼近,越發的手忙腳亂,不成模樣,火器用的亂七八糟,毫無威脅,大炮炮口的火光一直閃爍,炮彈卻是打的到處亂飛,而且裝藥要麼太多,已經有幾門炮炸膛,反傷了自己人,要麼就是裝藥太少,炮彈飛出很近的距離就軟綿綿的掉了下來,毫無殺傷力可言。
火器用成這樣,自是對浮山營已經不構成威脅了。
“為什麼還要進擊呢?”眼看局面大好,葉曙青的心情也是放鬆下來。但這個老武官心中也是十分奇怪,為什麼張守全不背倚堅城,與城上的壯丁軍戶互相支應支援,如果是這樣的話,浮山營已經立於不敗之地,等天一亮,膠州城的城守營和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