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佈政副使,從六品通判到三品參政,跨越不可謂不大。
這樣的升遷法,當然也是為了塞住江南悠悠眾人之口,陳子龍是復社的靈魂人物之一,被張守仁招致過來,就算張守仁對這些文士不感興趣,但表面功夫也是要做一些的,陳子龍的官職,也就是最明顯的表面功夫了。
李鑫仍然負責秘書局,張家玉給他打副手,張煌言雖對兵事有興趣,不過也被安排到民政局去做一些實際的工作。
顧炎武等江南來的名士負責文宣,也算是專業對口,每天照舊寫文章,不亦樂乎。
只有吳應箕是真正沉了下去,潛心做研究,顧炎武對這一套也有興趣,有了空就過去找吳應箕探討一番。
整個山東,從臨清到濟南,再到兗州,青州,特別是登萊,現在已經是文士雲集,實幹者越來越多,名士也並不少,這已經在朝野之間引起很多官職的側目和注意,甚至引發了京師和南京兩邊官場的議論!
山東兵強也罷了,現在居然操弄起文事民政來,而且,放眼全國,雖然江南等一些地方也算富裕,但論起政治清明,官府得力,百姓受益而民間富足來,竟是山東這個北方省份為第一。
這是一個不小的奇蹟,其實若不是這個奇蹟,張守仁也不用想能招攬到這麼多的人才,畢竟很多讀書人不僅要名利,也要名聲。
如果他是一個惡行累累的純粹的軍閥,所能招攬的,無非就是見利忘義的無恥小人為多,或是陰謀家野心家為多,真正純粹的正人君子是不會來趟浮山的渾水的。
正人君子可能無甚大用,但一個地方,一個政權,一定要正人多,這是最基本的穩定性的力量,正人多正氣足,建立好的制度,才能招攬別的人才,所謂不拘一格招致人才,一定要底蘊足夠才行。
總之,和日薄西山的大明相比,山東地方,已經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
“大人也以為曲大說的對,官兵在河南必敗嗎?”
孫良棟也沉穩的多了,跟著曲瑞一起,和諸將對文官們表示感謝和敬意之後,這才又重拾剛剛的話題。
他摸摸刮的趣青的下巴,搖頭道:“那朝廷也太慘了,這邊松山還沒兵去救,河南也是孤擲一注了,再敗,想想皇帝老兒這個年可真沒法過了。”
“也是皇上咎由自取吧。”
劉子政向來是對皇帝缺乏敬意,在寧遠時,因這個事沒少被洪承疇所警告,在濟南,好歹能暢所欲言,他當然也不會對崇禎有什麼同情的話語,看向眾人,他冷然道:“官兵的進兵早了最少半年,應該先圍而不打,徐徐進逼,要緊的是支援歸德和洛陽一線,漸漸合圍,河南地方窮困,李闖現在聲勢浩大是因為連續多年乾旱,但越是如此,地方越是疲憊……”
第七百七十八章 編練
劉子政話到一半,大家都是心頭雪亮。
朝廷又是搞的太急了,這和崇禎向來施政為政的宗旨是一脈相承的。遇事操切,不做細緻功夫,想幹便幹。
比如在天啟年間被貶落的袁崇煥,上來就被崇禎授給一切大權,重遼而輕薊,埋下被清兵輕鬆入關的危機種子,然後坐視袁殺毛文龍不顧,埋下武將跋扈的種子,裁撤驛站的事也是崇禎腦門一熱就上了,松山之戰也是如此,其實不論是洪承疇還有劉子政都還有第三個辦法,就是一路保持糧道的通暢,然後不與清軍正面決戰,正面相峙,幫著錦州打通往海邊的通道,使糧船能運糧和柴薪到錦州城去。
這樣的打法,算是最穩妥的法子,可惜崇禎和朝中大臣們連穩重緩進都不允許,這樣的計劃勞師費餉,不說別人,急功近利的皇帝第一個不答應。
河南的戰事現在來看,動員很急,兵力雖足而隱憂重重,最關鍵的是隻有左良玉一路核心,其餘的部隊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