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領旨。”
良久之後,薛國觀微嘆一聲,終是躬身下拜,將這旨意接了下來。
皇帝的旨意,只有經過內閣的副署之後才是合法的聖旨,不分文武,都不得抗旨不遵,否則形同大逆,在挑戰皇帝權威的同時再挑戰內閣的威權,智者所不取。
在薛國觀領旨之後,內閣其餘大佬都是躬身應和,此次過後,就是更下一步武將和文官們的封賞,此次由內閣和兵部等該管衙門就能決定的事,就不必勞煩皇帝的聖裁了。
崇禎不大明白,這麼一點時間他的大臣們就轉了多少心思,他向來覺得自己英明果決,有所決斷之後就會果斷行事,不會拖泥帶水,此時定下封賞,賜與張守仁徵虜大將軍號之後,他感覺在對農民軍的大勝之餘,對東虜的戰事也將可能會大有起色,最少不會如崇禎十三年之前那樣,被東虜隔幾年就衝進來燒殺搶掠一回,弄的國家毫無顏面可言。
“但望張守仁儘快剿滅流賊各營的殘餘,儘早北上!”
在大臣們下拜退出的時候,崇禎安坐於金臺之上,滿面笑容的想著。
……
……
內閣距離文華殿極近,也是處外朝之中,能在宮門之內辦公的,除了東宮講官之外,就是內閣諸大學士及內閣中書各官,再有,就是與內閣相隔不遠的六科公房的科道官員們。
從文華殿退出後,諸大學士都是紛紛往自己的內閣值房而去,只是在分別之時,眾人又簡短商議了一下犒賞張守仁和其部下的細節,還有京師等各處用來大賞賜和獻捷的花費,天子親臨太廟的花費和關防等等。
商討這樣的事,大家都是滿面春風,心情都很不壞。
“諸位老先生,準備調榮成伯至關寧之事,還需早做準備。其部兵馬,家丁,糧草軍餉,都需備足才是。”
“呵呵,不急,不急。”範復粹為次輔,微笑著道:“還早的很咧,現在榮成伯尚且在湖廣,吾等擅做主張,楊大人在湖廣可要著急了。”
“榮成伯武功赫赫,自有主張,吾輩又何必過於越俎代庖呢?”
內閣同僚們的一派樂觀之中,薛國觀卻是眾人之中心思沉重的一個,調張守仁容易,但一系列的準備就非得做好不可,而看內閣之中,似乎還是從私心出發,很少有人覺得這是大明和東虜之間的一次關係命運的大戰!而調張守仁這樣的名將大將往關寧,則也是大明的最後手段,非得慎之再慎不可。
在內閣的角度,見解卻是和薛國觀完全不同。
士大夫最畏怯的就是流賊,而流賊之中則以張獻忠風頭最勁,被視為最危險的人物。
此賊一除,說明大明猶有天命,最少還得有一個甲子的國祚,既然如此,大家身為大明臣子,心情自是大好。
流賊之下,最被視為威脅的當然就是跋扈的武將,張守仁現在當然首當其衝。
好在皇帝處斷的很好,調派此人到關寧前線,這是最妙的法子。
以張守仁的能耐,放在山東或是登萊,根基在彼,封伯加大將軍,地方上誰能制之?當然,現在巡撫已經制不住張守仁,但最少在名義上巡撫和監軍道仍然能節制總兵官,而一旦名義上都不能節制……這後果就太嚴重了!
將張守仁派往關寧,那裡的將軍都是將門世家,宣府的楊國棟資格老,一門三總兵,副將參將身份的族人不知道有多少,還有遼東的祖家和吳家,更是實力雄厚的軍門世家,太原總兵王樸滑頭無比,曹變蛟和左光先資格夠,麾下實力強勁,除了洪承疇誰的帳也不買。
這麼多驕兵悍將在一處,兵餉都有朝廷開支,就算張守仁加提督武經略,上頭還有一個手腕老辣的總督洪承疇在,他還能翻了天去?
當年在朝鮮戰場,宋應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