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部分

炮並沒有幫到什麼忙,多半被放在了北京城頭,後來清軍不戰而取北京後,把火炮取下來,南征北戰,倒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這座教堂,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南堂,主體建築在幾百年後仍然留存,張守仁遊歷北京時也曾經來參觀過,時間相隔幾百年再遊“故地”,心情自是十分異樣。

在這裡,和在宮禁中的壓抑當然也是不同,宗教氣息十分濃郁,人文氣息也很濃烈,在當時的中國,倒是很難有這樣叫人感悟很深的地方。

不過張守仁並不是天主教徒,在此感受的,更多的只是那種濃郁的人文氣息罷了。

“哦,又是張將軍來了,歡迎,歡迎。”

後世的南堂在此時只是一個灰暗的小經堂,湯若望和一群助手就在經堂裡修著曆法,看到張守仁幾人進來,湯若望放下手中的鵝毛管筆,先是皺一下眉,然後才笑著迎上前來。

他在中國已經超過二十年,從到澳門再到西安,然後再到北京,一口官話已經說的十分地道,嗓音也是十分的悅耳動聽,風度更是沒有可指摘的地方。

耶蘇會在中國原本就是以走上層士大夫甚至是皇室路線為主,現在北京不少官紳都信奉天主,宮中也有不少太監入了教,當然,這種入教有多虔誠實在是難說的很,就算天啟皇帝當年也對天主教頗有興趣,但想叫皇帝和這些官員們真正信奉,實在是太過困難了些。

祭祀祖宗還有多妻制,這在當時是限制中國貴人入天主教的兩大障礙。幫著這些洋和尚開啟局面的,靠的就是天文曆法上西方已經遠遠領先中國,其次是鑄炮的技術,再其次便是大自鳴鐘等西方特產,至於教義,湯若望在中國二十年,所獲得的成果想必令他十分灰心。

好在這些傳教士都是信仰十分堅定而且奉獻精神十分強烈的教徒,若非如此,以他們優裕的身家,無需遠渡萬里重洋到中國來傳教,後世的傳教士已經有冒險家探險獲求利益的感覺,在十七世紀,出海死亡率極高的前提下,出海傳教,就是意味著毫無欲求的奉獻。

第四百六十三章 學術人才(1)

“見過湯師傅。”

張守仁身材十分高大,軍戶世家子將門出身,遠比當時普通的中國人高大的多,不過和湯若望相比也就相差不多,而對方藍眼金髮,身形高大,儀表風度也是十分出眾。

“哈哈,張將軍,我可沒有教過你什麼啊。”

張守仁的身份地位湯若望已經瞭解,但這個少年得志的將軍仍然對自己十分客氣,不象尋常的大明士紳,一旦有了身份上的改變,對湯若望也就變的十分矜持和自負起來。

“三次長談,我對泰西軍政文教都有長足瞭解,在我中華,一字師亦為師,所以湯師傅就不必客氣了。”

張守仁的感謝也是出自真心,他的歷史知識用在國內都勉強,在當時的西方來說幾乎和兩眼一抹黑差不多了。

西方在亞洲的佈局,還有利益之爭,以及炮艦的發展程度,航行一次所需時間和注意的要點,歐洲現今的情形,軍力發展,武器配備等等,光是這些,三次長談的時間哪裡能夠!

要不然,湯若望看到他來了,為什麼會先皺一下眉,實在也是瞧到張守仁來了,這個向來好脾氣的傳教士也是頭疼呢。

除了湯若望外,還有三四個歐洲來的傳教士也在屋中,他們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在湯若望這裡學習大明的語言和禮儀,出師之後,就可以到各大城市或需要的地方遊歷和傳教了。

耶蘇會的總部並不在中國,而對中國的佈局和傳教是一手操持控制,也是從來沒有放鬆過。但這種佈局,是在崇禎六年到七年之間遭遇了慘痛的失敗,也就是孔有德之變。

那場變亂中,耶蘇會支援大明的幾十個傳教士和工匠還有軍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