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對要比失粘嚴重。粘的規則確定得比較晚,在初唐詩人的

詩中還經常能夠見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詩,也偶爾有失粘的,比如名詩《詠

懷古蹟》的第二首:

搖落深知宋玉悲,

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

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

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

舟人指點到今疑。

第三句就沒能跟第二句相粘。這可能是不知不覺地受到齊梁詩人的影響而一

時疏忽。

對的規則在齊梁時就確立了,所以在唐詩中很少見到失對的。現存杜甫近體

詩中,只有《寄贈王十將軍承俊》一首出現失對:

將軍膽氣雄,

臂懸兩角弓。

纏結青驄馬,

出入錦城中。

時危未授鉞,

勢屈難為功。

賓客滿堂上,

何人高義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個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為失對。這可能是

贈詩時未來得及仔細加工而一時疏忽。

還有一種情況,是為了表達的需要而不顧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詩《白

帝》:

白帝城中雲出門,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鬥,

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

慟哭秋原何處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來應該用平聲,現在用了仄聲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對,

又跟第三句失粘。但這是有意要重複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犧牲格

律了。

【孤平和三平調】

前面講到“一三五不論”並不完全正確,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須論。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這一句的第三個字是可以不論的,用平聲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聲,

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韻腳,整句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叫“孤平”,是近體詩的大忌,在唐詩

中極少見到。前引杜詩“臂懸兩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這樣不合律的句子,叫

作拗句。老杜有意寫過不少拗體近體詩,這種探索另當別論。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聲不可,怎麼辦呢?可以同時把第三個字改成平聲:

仄平平仄平

這樣就避免了孤平。這種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復

愁十二首》其三:

萬國尚戎馬,

故園今若何?

昔歸相識少,

早已戰場多。

第二句本該是“平平仄仄平”,現第一字用了仄聲“故”,第三字就必須改

用平聲“今”了。

七言詩與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

仄聲,如果用了仄聲,必須把第五字改成平聲,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絕句漫興

九首》其一:

眼見客愁愁不醒,

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

便教鶯語太丁寧。

第一句本該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現在第三字用了仄聲“客”,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