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7部分

整支管弦樂團一起進行演奏,葉梓第一次深刻的理解了古典吉他的致命之處——音量太小的問題。

以前在他進行演奏的時候都是獨奏,對於這一點的感觸還並不是非常深刻。那時吉他的聲音挺在耳朵裡足夠響亮,尤其是這一把改頭換面之後已經完全不同的古典吉他。葉梓根本就察覺不出這種樂器音量偏小的致命問題。

但是今天,葉梓跟整支管弦樂團一起合奏。那就完全不是這回事了。

樂團的聲音一起,就連葉梓這麼敏銳的耳力,想要完全聽清吉他演奏出的每一個細節部分,都需要集中全部的精神才行。單單是絃樂群一起協奏那還好些,吉他的聲音還能從絃樂當中鑽出來。管樂部分和打擊樂部分一加進來,吉他發出的聲音就幾乎完全被樂團的龐大音量蓋住了。哪怕葉梓將右手演奏的音量已經放到了允許範圍的最大——

還是不夠!

要知道《馬洛卡協奏曲》本身就寫得非常輕巧。並不是那種很重很講究音響效果的協奏曲。但就是這樣,葉梓仍然感覺手中的吉他音量太過於弱小,完全被淹沒在了聲音的海洋裡。

一般來說,獨奏樂器的聲音都能從樂團的大音量當中透出來。鋼琴也好、小提琴也好、甚至長笛短笛這些木管樂器都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換成古典吉他。就是要差上那麼一點。樂團音量稍微大一點,坐在音樂廳的中間位置上,吉他演奏的細節部分就基本上聽不清了,後排位置那就更不用說。

這是個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幾百年來,這個問題始終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二十世紀中期尼龍吉他弦的出現,讓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但是在與管絃樂隊一起演奏協奏曲的時候,仍然必須使用擴音裝置才能滿足音樂廳中後排聽眾的要求。

也正是這個問題,限制了古典吉他這一極富魅力的樂器進一步地發展。

現在,葉梓在他第一次跟管弦樂團進行排練的時候,同樣第一次真正切身感受到了古典吉他的致命缺點。他不得不打起全部的精神,集中到了聽力上面,用以保證自己的演奏不會出現任何錯誤。

這樣的一次演奏,比他平時在家裡十幾次的練習都還要累得多!

在葉梓的難受與摸索之中,樂曲按照樂譜的記錄,在陳斜陽的控制下以稍慢於樂譜要求的一種速度向前進展著。站在指揮台上,陳斜陽一邊指揮,一邊在心裡微微點頭,隨即又輕輕搖頭。

這只是葉梓與樂團之間第一次的合練,樂團也好,雙方之間的協奏也好,都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問題。這第一次的演奏效果差強人意。但是讓陳斜陽感到非常欣慰的是,葉梓剛才一點都沒說大話,他的古典吉他演奏水平真的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參加這次“申城之春”的演出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在陳斜陽的記憶裡,華夏內地樂壇能將古典吉他演奏到葉梓現在這樣水準的,也就那麼兩三個人而已。而且那兩三個人,目前還都不在國內發展。

如果要說年輕樂手,那就一個都沒有。

想一想葉梓現在的年紀,再看一看他現在已經具有的演奏實力,陳斜陽真是大感欣慰,並且為自己的老友孫雲感到高興。

至於葉梓本身的毛病,說起來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經驗。

畢竟是第一次跟樂團合作,有很多地方葉梓還不懂得應該怎樣去做才是最合適的。有些地方用力過猛,而有些地方又用力不夠,跟樂團之間的配合更是一團糟糕。當然,樂團本身也有不少的毛病。不過這才是第一天排練當中的第一次演奏,出現問題那是正常的也是在所難免的,不出問題才是不正常的,要不然還要排練幹什麼?

古典音樂的演出跟個人獨奏不一樣,跟通俗歌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