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是對於某一科目確實存在學習困難,而失去興趣所致,

那麼,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學好優勢科目,透過優勢科目,樹立信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有學好其他科目的能力,進而逐漸提高對其他科目的興趣,並逐漸加大對其他科目的學習投入;也可以從相關學科中找出突破點,進而帶動弱勢學科成績的提高,糾正偏科。

另一方面,家長要正視與肯定孩子在弱勢科目上的點滴進步(如課堂發言,讀書筆記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接觸弱勢學科,加強對弱勢學科的學習。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偏科是暫時性的,偏科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必要時,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該科目的輔導。如果家長不能輔導的,則有必要請科任老師進行輔導。如果老師沒有空閒,就要請家教。但在請家教時應該注意,最多請一到兩科,如果門門都請,則沒有意義。而且以每週兩到三次為限。因為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

這裡我還要提醒的是:家長在糾正孩子偏科傾向時,落腳點一定要放在促使孩子素質全面發展上,在抓“弱科”的同時,還應幫助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強科”優勢。既要補“弱科”之短,又要揚“強科”之長,這樣才有利於孩子全面提高。千萬不能“矯枉過正”,否則出現“弱科變強科,強科變弱科”的現象,孩子還是不能全面發展。

3。家庭環境影響造成的偏科

如果孩子是因為家庭環境影響造成的偏科,家長應注意給孩子講清道理,告訴孩子大人這樣是為了工作需要,自己當年在中小學學習時,各科還是均衡發展的,並不存在某科強某科弱的現象。家長要打消孩子因為懷疑遺傳影響而偏科的疑慮,這樣孩子學習起來就更有信心。

在這裡,家長千萬要注意:不能讓孩子產生對偏科的認同心理。千萬不要講“數學這門課就是不好學,當年我就是學不懂”,或者說“語文學起來太沒勁,作文就是不好寫”之類的話。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說這樣的話,就是給孩子進行偏科的心理認同教育,就等於說偏科沒法糾正,孩子的偏科就真的糾正不了了。

家長還要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出現某科作業較慢,錯誤較多,馬馬虎虎,可能就是偏科的初始表現。這時家長就要注意和老師溝通,瞭解孩子該科學習的課堂情況,防止出現實質性偏科。

以上三點,是防止、糾正孩子偏科的最常用方法。而當你將這些方法都試過卻還不能糾正孩子偏科的話,我們則可以換個角度,以“偏科理論”(我自己的理論)來看待偏科。

那麼什麼是“偏科理論”呢?“偏科理論”的基本觀點就是:孩子偏科非常正常、沒有錯誤,因為每個人的愛好、特長都不一樣。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擅長的方面,也有不喜歡、不擅長的方面。

比如說,某個孩子在數理方面有超人之處,但在文史方面就明顯不足;有的孩子在體育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在文化課方面卻明顯不如常人,這些本是非常正常的,我們就該揚長避短、培養優勢才對。但是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要求孩子門門功課都要好、都要優的極其錯誤的教育觀,不光影響了家長的思想,還加重了孩子的負擔,更可惡的是抹殺了部分孩子的特長,甚至扼殺了許多天才。

我們知道郭沫若上中學時是個偏科的學生,可後來他成了偉大的學者和詩人;錢鍾書的理科成績很糟糕,可後來他成了中外有名的大學者;瓊瑤、張愛玲偏科,後來她們都成了大作家;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小時候算術總不及格;法國前總統密特朗上中學時物理和數學成績都不好……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說那是過去,那是外國,時代不同、環境不同、評價機制不同,那我們就說說現在。作家韓寒讀書時偏科很厲害,現在卻成了知名作家;鄭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