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角;更為幼稚的是,又多買中學生作文雜誌,如《少年文藝》、《全國中學優秀作文選》、《作文通訊》之流每期必買,這佔去了書款很大的一部分,又對創作力的提高沒有什麼助益,想來委實可惜。

北京可淘之書無數,淘書之地亦不可勝數。我常去的是西單圖書大廈和海淀圖書城裡的國林風書店,尤其後者,很多冷門的文學和學術著作都有賣,在北京文化界聲名頗響。北京大學旁邊的萬聖書園對於讀書人來說也是個勝地,就是地方太偏,我只去過一次,買了一本《兒童雜事詩圖箋釋》(周作人詩,豐子愷畫,鍾叔河箋釋)。大眾化一點的,每年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的大型書市對於市民來說大概是個善舉,但可惜市上盜版書也越來越多,書的品種更是一窩蜂,並且稍嫌太擠。還有一種“五元書店”,生意也頗為興隆,西單賽特往北一百米就有一家,偶爾會出現一些正版的好書……總之北京是淘書的好地方。不過對於淘書我常存這樣一種偏見,以為淘書是藏書家的專擅,淘珍本、善本、絕版書或者外流的名人藏書之類的舊書才是正統的“雅”的淘書,是正房,這樣的地方有著名的琉璃廠等,其他如上頭所述的“淘書”都是姨太太,是不入流的。這偏見使我對於淘舊書生了敬畏之心,總覺自己知識素養太差,買書單憑興趣愛好,並不敢附庸風雅,經過中國書店亦不敢入內觀摩,因此同不少便宜的好書失之交臂。檢索自己淘書舊事,實在和舊書有關的只有一件,是早在高一時候的事情了。那年暑假我去了廣州,在中山大學附近一條偏狹的小巷子裡,我百無聊賴地隨意拐進一爿逼仄的小書店,然而站定後卻不禁低低“啊”了一聲,原來這裡除租書外,還有幾大架舊書出售,差不多都是20世紀60年代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一個學生的藏書。我興沖沖抱了30多本去結賬,原價總共才十多元!一個老婆子從昏暗的櫃檯裡抬頭瞟了我一眼,大筆一揮,給每本書封底的價格都添了幾塊錢;我只得從中精選出幾本,深嘆一聲走了,以後也終於沒有再去。這幾本書裡,有一部建國前坊間出版的繪圖本《千家詩》,一頁內上半部分是古樸的圖,下半部分是楷體的詩,印製頗為精美。

亂說淘書(2)

淘書實在是一件有趣味的事,非對人生有大熱愛者,不能沉於此道。然而如今偏處小小珠海,這是一片寂寞的文化沙漠,殊少淘書之樂趣,沒奈何只好在這裡用盡力氣來胡說,聊以自慰,卻也算是苦中作樂罷。

買古籍的一點雜憶(1)

歲月的泡沫�發帖時間:2002�05�0723∶31∶00

現在逛書店,讓我激動的古籍越來越少了。以前瀋陽的書店中,除了一家專門的古籍書店外,其他書店中也都有古籍部分,而現在只有兩三家還有一些,其他的或撤銷,或者只剩下四大名著之類的,買古籍越來越難。這讓我更加懷念80年代那段貧困而又充滿歡樂的日子。

我父親80年代常給單位買書,我也跟著見識了不少,那時真是買古籍的好時代。我記得當時買過一部《左傳分國鈔》的稿本,兩函十冊(好像是吧)才30元,晚清刻本也大多是三五元一套,《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的零種,都是兩三角一本。那時的古籍書店,舊書部也都是好書,我手中有一元兩元就去買書。有一本30年代出的錢基博的《中國經學史》,也是按書後的定價打7折買的,才7角錢。《管錐編》的零本才2角錢一本。那時家裡窮,許多書都是拿回家喜歡一番之後,再送到單位的圖書館長眠。有一次,我在街邊花2元一本買了15本乾隆四年的《新唐書》、《新五代史》零本,回家之後著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