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要弄成欺君來殺呢?”
天啟道:“誰說貪官就必須殺?把錢退出來他也就不是貪官了啊,朕心軟不想殺那麼多的人。”
朱延禧茫然了,說道:“皇上的話看似有道理,但容臣回家想想。這翰林院的事就這麼辦,那麼國子監的學生怎麼勸說?”
天啟說:“國子監的學生要來只能先來軍務院培訓然後從軍,可能上遼東前線,也是願意的就讓他們交意願書,軍務院改日逐步錄用,不願意就回去好好讀書。”
012 紙上談兵(下)
朱延禧告辭後天啟來到軍務院正殿,只見幾個人正爭得面紅耳赤,見天啟來了齊身見禮。見禮完畢天啟問道:“眾卿在爭論什麼呢?”
張維迎回道:“回皇上,大家看了地圖後在發表看法,由於看法不一致就爭了幾句。”
天啟笑著說:“哦,看來大家都很用心,這是好事啊,熊廷弼先說說你的看法。”
熊廷弼說道:“臣看了地圖後發現建奴的實力很強,形式不容樂觀。督師孫承宗大人用兵得法且自建車營,雖一時氣盛但恐難長久。”
天啟問道:“為什麼恐難長久?說說具體理由。”
熊廷弼說:“皇上請看,從山海關到錦州這一狹長之地大約有幾百裡俗稱遼西走廊,西北面是山東南面是海,是關內到遼東的必經之地。孫大人現派兵分駐錦州、大淩河、右屯、義州等四地,這四地在遼西走廊末端距離分散容易被各個擊破。”
天啟看了看地圖說:“這四地雖稍顯分散但如遇敵襲當可以互相救援,況且此處離山海關雖遠但其後還有一寧遠城,寧遠城的駐軍不能及時救援嗎?被各個擊破從何談起?”
熊廷弼說:“這正是關鍵所在,敵人一圍城就得急忙馳援,人吃馬嚼武器衣甲等愈加耗費,況且野戰明軍並無優勢,被敵人圍點打援損失更大,而且是人財兩空。”
天啟想了想說:“你曾經是遼東經略,你說守遼東的十萬人一年要費多少錢?”
熊廷弼說:“一人一年五十兩左右是必須的,如戰事頻繁就要更多。”
天啟說道:“孫先生是朕的老師,是個十分精明的人,他難道不知道這些道理?”
熊廷弼說:“如果從不斷進攻恢復失地的角度來說,孫大人的步步進逼戰略是正確的,但朝廷恐怕難以長久支撐。”
天啟說:“我們難建奴更難,他們產出少耗費大更不好過,孫先生年紀大了想在有生之年建不世之功勳可以理解。”
停了停天啟又問道:“熊廷弼,如果你還是遼東經略你主攻還是主守?攻從哪裡切入守又守在何處?”
熊廷弼說:“當前的形式下臣主守,守當守在寧遠。”
天啟說:“高第,你是兵部尚書,你說說你的看法。”
高第說:“臣在朝中議事時聽戶部上奏說朝廷一年的歲入不過也就四、五百萬兩,而遼東十萬守軍一年花費也是這個數,長此以往確實難以為繼。臣認為錦州難守寧遠也難守,皇上請看,如果將前方將士撤回寧遠,敵人同樣可以在寧遠圍城打援,救與不救同樣兩難。臣認為要麼全部撤回山海關,要麼在寧遠建關城,關城敵人圍不了,人也需要得少花費也不高。”
天啟看了看錦衣衛左都督田爾耕和右都督孫雲鶴一眼說道:“你們兩位姿勢一樣表情也差不多,意見也一樣嗎?”
田爾耕笑道:“回皇上的話,臣二人掌管錦衣衛,知道的情報要詳實些。皇上說得不錯,我們難建奴更難,雙方互相拼消耗的話肯定是建奴先死。所以臣等認為應該組織精兵不斷襲擾促使敵人與我決戰,幾戰下來遼東可定。”
天啟看向默不作聲的王化貞說道:“王化貞,你是前遼東巡撫,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