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這幾天就保底更新了,小墨實在是沒有辦法了。還請各位大大諒解!(未完待續。。)
第二六二章 中西合璧
宗師剛才所說的那些託詞,純粹就是胡說八道。
他哪兒在金陵聽過什麼說書人唱小曲兒啊,他純粹就是為了自己搬運這首著名的民樂找藉口。
在前世,《梁祝》這首民樂那可絕對是如雷貫耳的華夏經典民樂,其地位和傳唱度甚至一點不比剛才縮寫的那首《茉莉花》低。
在前世,《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是華夏流傳的相當廣的一則民間故事,和《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以及《牛郎織女》一起,被譽為華夏四大愛情故事。
同時,《梁山伯和祝英臺》還被譽為東方世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可想而知這個故事流傳的是多麼的廣。
而在前世,根據這個悽美的故事改變而來的曲目又很多,但要論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那首被著名音樂家何佔豪先生和陳鋼先生共同整理並改編而成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了。
事實上,前世華夏人民耳熟能詳的那個《梁祝》的旋律,就是來自於這兩位作曲家的那首《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不過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有《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而且也都是大華民眾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但卻並沒有關於這個故事的民樂出現。就算是有,也無非就是一些小曲兒罷了,哪兒會出現像《梁祝》這麼經典的曲子?
因此,當這幾位老專家聽說宗師將會為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譜寫一首民樂的時候,哪兒還能不上心?
這些老傢伙再次圍了上來,只不過當他們看到宗師譜寫的曲譜時,眉頭都皺了起來。
“這個小宗這是搞什麼鬼?不是寫民樂嗎?怎麼好好的成了交響樂了?”
這些老頭們都是音樂方面的專家,雖然是搞民樂的,可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懂西方音樂。
宗師現在寫的這個曲譜,明顯就是交響樂的總譜。
不過這些專家們雖然心裡有些不滿,但在看到宗師寫的這張總譜內竟然出現了二胡的身影,而且二胡演奏的分量顯然是非常足的,因此這些老專家們都意識到了什麼,紛紛停下了抱怨,開始再次仔細觀看起來。
前世的這首經典的小提琴協奏曲,那可是長度足有二十六分鐘的長曲目,其長度就是一首真正的交響曲的長度。
宗師當然不可能將那麼長的總譜全都寫下來,要是真寫下來的話,那最起碼得寫個六七十張白紙。
因此宗師只是把《梁祝》中最經典、最膾炙人口的那一段寫了下來。
可即便是這樣,這份總譜宗師也足足寫了八張白紙。
待到宗師放下筆,幾個老頭都紛紛按捺不住問了起來。
“小宗,咱們這是要創作的民樂啊,你怎麼搞出來一個交響曲呢?”
“是啊,雖然你這份總譜看起來好像是二胡協奏曲,可這畢竟不算是民樂的範疇啊。”
“小宗,我看你這份總譜,似乎沒有完全寫完整啊,是不是還有?”
……
這十多個老頭一起發問,真的是問的宗師有些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最終還是吳老拍了拍手,制止了那幫老傢伙的發問。
“我說,老夥計們,你們先別問了,咱們讓小宗自己說,有什麼不明白的再問。”
宗師衝著吳老送去了一個感激的眼神,這才定了定神說道:“各位前輩,首先我要說的是,這首曲子現在還不是很完整,雖然我心裡已經有了大體的框架了,但要是在這裡把這份總譜完全寫下來,那最少也得需要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因為這首曲子在我的想法中,是一首差不多有二十五六分鐘的長篇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