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部分

誠嘿嘿笑,那小樣和李誠小時候一模一樣。魚一陣擺動掙脫震海的小手掉到沙灘上,震海還待要捉,那魚在沙灘上擺著尾巴,蘇紫煙怕揚起的沙粒弄到小孩子眼睛裡,趕緊把魚撿起來用樹枝串起來。

晚上大家美美地喝了一餐新鮮的魚湯。李誠把幾條大魚肉中的刺都小心地拔出來,給每個小孩都裝了一碗喂他們吃魚喝湯。現在幾個小孩子都是李誠的掌上寶,可可和妞妞都得靠後了。

晚飯後,李誠看到李軍過來了,李正鋒把哥倆一起叫到他的房間。李誠看到伯父拿著一本紅皮書,不解地問道:“伯伯,你拿書來幹嘛啊?哥莫非你也想娶小老婆請伯伯看黃曆?”李軍翻了個白眼沒理李誠,李正鋒笑道:“是我叫他來的,你也坐下來聽聽,一直沒有時間和你們說,是要讓你們瞭解一下了。”看到兩人正襟危坐的樣子,李正鋒笑道:“這是我們李家的家譜,你們先看看,不懂的再問我!”

家譜?沒聽說過。李誠和李軍很是疑惑地和接過這厚厚的一本“書”看了起來。這家譜還是用一個小匣子裝起來的,正本封面和小匣子上都是紫紅漆做底,一副圓形的龍鳳呈詳圖案在正中央,頂上幾個描金大字:“李氏家譜”,下面還有“隴西堂”字樣。

李誠和李軍一見就被吸引住了。翻開書頁。就見一個唐朝服飾的人像:遠祖西平忠武王晟公像,第二頁也是一樣服飾的人像:遠祖嶺南節度使憲公像。再接下來就是以前和現在新修的祠堂圖,新的祠堂圖為:野園紀念亭。再下來是一些彩照,照片上的人都是李誠的族人,是重修家譜出了大力的人。

李誠一下子翻到中間,看到很多李姓的人名,從古至今,厚厚一大本。李誠和李軍迫不及待地尋找起自己的名字來。翻了半天都沒找到,好不容易找到和自己同樣名字的,一看那年代是民國時候。兄弟倆翻得頭昏眼花,都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李正鋒好像料到會有這結果,笑嘻嘻地慢慢講解起來。這麼厚厚的一本書,其來龍去脈真要講起來幾天都講不完。李正鋒翻到第40頁,給他們看遠祖世系小引:我李氏自隴西官籍江右,代有傳人,始祖西平忠武王晟公,載在史冊可考。至二十一世明尚書邦華公死節,孫枝得清公等相繼遷澧,又遭兵,世系闕如,後蒙貞人乩示,以元公為遷澧始祖。

《族譜紀略》載:“我祖官籍江右,自明客於澧城,又逾七世,清康熙初年由應龍公從石潭堰再遷野園,迄今巳三百餘年。”

族譜又載:世系瓜瓞圖,除江右世系、澧洲世系不分支系外,古城野園世系以血緣為支系,五代一絲圖,分四門十六房為支系列圖。無嗣繼者,在世系圖的榜名下記“O”號。

李正鋒讓李誠李軍兄弟倆著重看野園李氏起源,其中有些古文,兄弟倆一知半解。李正鋒進一步解說道,他們的最早的祖先是唐朝名將西平忠武王李晟,李晟的兒子李憲在江西做了節度使,後來他的後代在歷朝中四處擴散。其中一支傳至明朝尚書李邦華,官籍江西,又經三代後,遷到澧洲。

遷到澧洲的祖先李元稱為澧洲始祖,再經七代後遷到澧洲城外石潭堰,再由八世祖應龍公明末清初的時候遷到了湖南常澧道野園。(今湖南常德臨澧縣)

李誠和李軍像聽天書一樣,搬著手指頭算著時間。李正鋒給兄弟倆解說著,有些傷感地道:“你們也知道我們老家其實是在湖南,你們爺爺奶奶在湖南都住了很長時間。我們這一支到臺灣後,兩岸分離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聯絡不到。

我們老家前幾年重修家譜,我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才接觸到老家的人,追朔了好幾代才認定我們這支李家人源自湖南野園。我把你們的名字都報了上去,在家譜上都有記載。那時李誠還沒有結婚,李軍的孩子都記在了家譜上。”李正鋒順著長長的索引找到了李誠李軍李響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