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業稅收只佔了三四成的比重而已,其他六七成是工商產業收上來的。也就是說,在宋代,這個封建帝國裡,工商業的稅收超過農業,這個比例,宋以後,不復再見,就是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沒有達到,只有後來晚清時期,國門被人家的大炮敲開後,才一度重現這個景況。
可以這樣說,這種經濟比例,已經比當時西方國家還要先進,這個時代,中國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總量一半還多,因此書生覺得,宋代能產生文藝復興,不是一件希奇之事,也不是無稽之談。本來,若談商業經濟的可能,當然是南宋比北宋更有希望,不過南宋到理宗時候,利用了程朱理學來作為統治根據,思想上就成為了一潭死水,不復北宋時期的盛況。這也是書生把架空背景放到北宋時期的初衷。
可以這樣說,主角回去,更多是為了點燃文藝復興這個點。而在宋代,文人治國,發展百年之後,不少都迂腐起來,主角若是沒有一層保護,估計怎麼死都不知道,因此需要走上“仕途”,只有做上足夠影響力的高官,才能把這一思想維持下去,或者說保護下去。因此才叫《北宋仕途》。另外,文藝復興是一個過程,像西方,那可是維持了好幾百年的,大家不要冀望書生寫個一兩章就完成它,它應該是一個貫穿全書的一條線,是分階段的,一個成果一個成果累積起來,其中也許有挫折也說不定,不過總體來說,有一個會開金手指的後世之人,這方面應該不是什麼難事。畢竟只是小說而已。
歷史方面,書生最喜歡的便是北宋史與民國史,中學時代即讀《宋史》,不過那時候都是懵懂無知,只是囫圇吞棗而已。如今十年過去了,重讀宋史,另有一番滋味。此書就是要寫書生心目中的北宋,有些想法書生自己都激動,不過也許是筆力不夠,寫著寫著都不成樣子,好像“辭不達意”就是這個說法,只能希望能越寫越好一點。一代大師林語堂說宋代是最好的時代,日本宋史學者也說它是“最激動人心的時代”——不得不說,對於宋朝,因為他軍事上的孱弱,我們中國後人每每不願提及,研究也少,在治《宋史》某些方面,之前確實比日本鬼子有所不如(日本鬼子是最擅長攫取他人果實的東西,俺主角穿越了,還會讓他們好過?!)好在這些年中國興起了“宋熱”,各種學說流派奮湧而出,書生大逛各家論壇網站,獲益匪淺,真是幸甚幸甚!好吧,就讓俺的主角把這個時代變得更好更令人激動吧!
最後還要說一點,這些想法,都是書生一個人胡思亂想而已,大多當不得真,連所謂的“一家之言”都不是,若有疏漏,還請各位原諒。若有其他更好的想法,也可以指正,至於罵人,還是不必了吧?看歷史類的一般都是老油條了,應該都能比較理智,討論可以,人身攻擊則免了吧。希望,期望,或者是奢望?
第二十六章 通鑑
沈歡聽得司馬光詢問,趕忙把兜在懷裡的《三字經》給掏出來,遞給司馬光,道:“學生之妹,今已五六歲,教其識文認字,以《千字文》教之,總覺‘宇宙洪荒’過於深奧;若教以《百家姓》,又覺‘趙錢孫李’過於枯燥無味,後來學生極盡思慮,囊括儒家之義,寫成此文,曰《三字經》,小妹讀來琅琅上口,頗有意味。/ 學生因此突發其想,若是以此文作為我大宋啟蒙讀物,是否方便呢?今不敢藏私,特來獻上給先生,由先生裁決。”
說製作這個《三字經》“極盡思慮”,倒也不是誇張之語,後世《三字經》版本經過歷年曆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