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部分

與號召的風潮,連民間士子,也會時不時來幾句唯物與辨證了。

看到這種情況,沈歡除了苦笑,還想說一句:“不要搞個人崇拜嘛,這是要不得的!”

而隨著八月的到來,周季主辦的水泥作坊開始投產了。為此在《海州日報》大做廣告………宣稱有了水泥,人們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美夢將要成真,當然,前提是要有一匹好馬。不過儘管吹噓得厲害,也有人因周季地名頭過來詢問一番,最後這些水泥都要用到建築海堤上去。之後還要修路,估計前兩個月地產量都耗在這方面上,除非產量有所提高。

修築海壩,沈歡這個知州不能不出席開工儀式。除了水泥外,工錢是沒有的,都是徵了今年該有勞役地百姓幫忙。這是慣例,大家都沒話說。沈歡縱使有所不悅,卻也難以改變這種情況。

說到海壩,最傷心的就是姜謙了。這位老大人,聽從了沈歡地建議,打算拍賣壩名。在拍賣街名的那天當眾提了出來,本以為能賣個比街名還要大的價格,哪知最後卻無人問津,一直到開工,都沒有確定下來,分文無進。這讓姜謙頗為羞愧,特別是面對沈歡的時候。沈歡也沒有怪罪他,瞭解到眾人並不瞭解水泥這種東西,以為大壩還是以前那種土掩而成的壩子而已。若真是這樣,當然沒有命名的價值,因為沒有多少人會來這種地方瞻仰大壩的命名!

不過,他們會後悔的!

隨著工程的漸進,特別是第一個海壩建成。姜謙發現了那些商賈的後悔的眼光,還有不敢置信的震撼。說實在的,他也頗為震撼。沈歡這次建壩,經過他的提點,設計規劃上除了沒有後世的那種規模外,該一定的樣子都有了。從海岸之上,水泥階梯一個一個而上,到最後成壩,壩寬幾米,兩旁載滿了楊柳與鮮花。簡直就是後世街道的構建呀。

在南國溫暖的氣候下,樹青花鮮;人在其上,看海濤拍岸,打在水泥階梯上,粉碎的水珠飄得到處都是,發著白光,亮眼極了;這重氣氛,這種新奇堅固的水泥,這種美,簡直令人讚歎了!

水泥成品的效果,第一次在宋人面前展現其魅力,一時間在南邊造成了轟動。

而到了八月,沈歡在海州的做法,也詳細地進入了京城諸君的法眼!

第二百○六章 矚目

“啪!”王安石把一大疊紙張打在了桌子之上,一聲大響在書房裡迴盪,久久不去;仔細一看,這些紙張,全是《海州日報》。//有幾十張之多,幾乎是從第一期到最新的一期,都收集在了一起。

無論沈歡如何堤防與限制,報紙還是不可避免地從其他途徑進入了京城諸人的眼中。王安石一方算是對沈歡比較關注的人之一,這不,透過他們的費心收集,這在江南一鬧得轟轟烈烈的《海州日報》還是給王安石拿在了手上。不消說,是底下之人奉上的,透過王之手轉到王安石這裡來。

“豈有此理!”王安石罵了一句,顯然是很生氣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又拍了一下桌子。《海州日報》是個新事物,王安石本來也頗是希奇,若是如此,他也沒有道理生氣,畢竟現在京城之人都養成了看《文藝》雜誌的習慣,是這個時代少有的娛樂消遣方式之一。

恨就恨在報紙上刊載的沈歡的文章讓王安石咬牙不已。特別是《矛盾論》的刊行,不明著反對新法,然而按照其上的理論,卻可以推敲到新法的不合理,可以讓人作為理論攻擊。王安石已經可以想象當京城的那些御史或者反對新法者看了這文章之後會是什麼反應了肯定不是彈劾什麼報紙玩弄斯文,要治沈歡之罪;而是根據其中的理論,作為彈劾新法的理論。

《矛盾論》最大的亮點就是根據《老子》創造了辨證之法。《老子》作為一千幾百年的經典,就算在儒家地宋代,也有著莫大的地位。沈歡所說的辨證,沒有憑空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