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磯谷廉介只好眯起眼睛。但是等瞳孔重新適應白日的強光之後,他突然吃驚地發現,大地呈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幅何等生動壯麗的戰爭畫卷。

眼前是一望無垠的海面,在遙遠的東方地平線上閃動著粼粼bo光,顯得說不出的靜謐和美麗。但遠處的山地,已經在一夜之間,被來自於日本人所一向瞧不起的中國人的戰爭機器碾得粉碎。

在這些天裡,中國飛機不分白天黑夜從長空掠過,大炮在遠處噴吐著火光,數以百計的包括戰列艦在風的大型水面艦只在海口遊弋,在這片註定要成為戰場的土地上,到處都有燃燒的堡壘,阻塞的河流,扭動和呻yin著的生命,已經凝固和將要凝固的屍體,以及無數深深淺淺的彈坑和塹壕。

現在的爾靈山陣地,則出奇地寧靜。

磯谷廉價的大腦此時完全是一片空白。

磯谷廉介是兵庫縣出身,舊筱山藩士磯谷次郎的三男。磯谷廉介1904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6期,1915年陸軍大學畢業。1916年任職於參謀本部,1917年被派遣到中國,曾駐在廣州,支援孫中山的廣東**政fu,後升任大佐,來到旅順,擔任步兵第13聯隊大隊長。

磯谷廉介被公認是日軍中的“支那通”。本書最新最快更新來自 8。他一直專注於中國長江以南的政治、軍事動向,尤其關注孫中山及其中華**黨系統的動向。在日本陸軍中,“支那通”一共分為“北支派”和“南支派”,其北支派主要重視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支、滿洲,而南支派是關注中華**黨人,主要注意孫中山的動向。因此兩者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對日本陸軍制定對華政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在日本陸軍領導層,也分為“歐洲大陸派”、“英美派”、“俄國派”、“支那派”四派,相互之間充滿著矛盾和爭鬥。這也是導致日本對華政策一直在不斷髮生變化的原因之一。

磯谷廉介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他不止一次的說,“稱為‘支那通’的軍人也必須分開來看,不能一概而論。作為軍人,詳細調查、分析中國的國政、國防、軍事力量、民情,報告給上司參謀本部,以備戰爭,具有這樣共同的任務。但對中國的關心的方法、理解的方法卻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隨著富國強兵政策的實施,也開始了對“亞洲大陸”的經營。其首要目標就是朝鮮和中國。為此,日本陸軍部不斷派遣陸軍人員到中國,偵查中國的國情和蒐集中國的情報,而磯谷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始對中國感興趣的,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之際,他說:“我學校的成績都可以,總之希望去支那,不想進陸大。”

在中華**黨受日本支援在廣東起事之後,孫中山即自稱大元帥,而廣東人民及中國南方各省軍閥卻稱他為“孫大炮”,但磯谷廉介卻不如此認為。他一直視孫中山為“老師”。1908年在得到了陸軍部的命令之後,磯谷廉介首次在上海訪問了孫中山。在這次和孫中山會見之後,對中國更加“關心”的磯谷廉介在1911年辛亥**爆發後,決定在孫中山手下工作。

對於日本軍部支援中華**黨在廣東舉事,磯谷廉介其實是非常不贊成的,那時的他,在透過對中國南方的情報偵察之後,已經發現了那個在江西悄悄崛起的年輕的“高科技軍閥”。

磯谷廉介對楊朔銘進行了一番研究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和一心將自己貢獻給支那人民的孫逸仙不同,這個叫楊朔銘的年輕軍閥是在為自身和妻家以及背後的海外華商的利益而接近英美,並且受美國財團控制,他們共同採取抗日排日的政策。這個人從心裡並不信賴任何人,在中**閥的有力者中,與自己國民的將來相比,將自己、自已的一族或支援自己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很多。但這個年輕的軍人卻能夠完全的、充分的理解這樣的風氣並且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