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難關是怎樣與地球聯絡。無線電訊號?過38萬千米的傳播會有很大衰減。用同樣大小的功率發射訊號,“嫦娥一號”發射的訊號到達地球時,它的強度只有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的訊號的百分之一,近地軌道衛星發射的訊號的百萬分之一。在奔月的遙遠路途上和繞月飛行的過程中,“嫦娥一號”的“嗓門”要多高才能被地面站聽到?她要長多大的“耳朵”才能聽到孃家人的呼喚?由於地球的自轉,我國境內的地面站在一天內只有10多個小時能看到繞月執行的“嫦娥一號”探測器,她與地球聯絡不上時該怎麼辦?
第三大難關是測量與控制精度問題。“嫦娥一號”在奔月途中和繞月飛行時,地面對她的測量與控制要有非常高的精度,比如當“嫦娥一號”飛近月球時,只有掌握了精確的位置與速度等軌道引數,才能準確地啟動或關閉她的制動火箭,實現“剎車”,使她進入預定的月球軌道,否則她可能飛過月球或過早地摔在月球上,這可以說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第四大難關是確定方向問題。航天器在太空飛行,必須選定一定天體作為參照物,來確定在空間的方向。對於人造地球衛星,地球是最好的參照物,一般透過觀測地球大氣層的紅外輻射可以很好地確定衛星相對地球的姿態。而月球沒有可供參考的穩定紅外輻射,飛到月球附近的“嫦娥一號”又遠離地球,無法再以地球為參照物,如何確定方向呢?
第五大難關是溫度控制問題。嫦娥繞著月球轉、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帶著月球繞著太陽轉,相對關係不斷變化。月球探測器在空間飛行時,處在真空環境中,並?受不同的太陽光照射和月面反射光的照射,因而月球探測器的熱環境變化劇烈,因此它必須有一個高效可靠的熱控系統,來保證她攜帶的各種探測儀器處在合適的工作溫度範圍內。
美女嫦娥素描(3)
第六大難關是保持軌道問題。月球的重力場分佈不均勻,存在一些質量聚集的“質量瘤”。在這些質量密集的地方,引力會加大,會把月球探測器?向月球的懷抱,這將使環繞月球執行的探測器的軌道在引力場的作用下迅速變化。如果不能對探測器執行的軌道進行有效控制,將影響月球探測任務。由於引力特性不同,月球探測器的軌道控制與地球衛星的軌道控制有較大不同。
第七大難關是三體定位問題。地球遙感衛星只需要兩體定位,也叫“一心二用”,工作時,只需要太陽電池帆板對準太陽,遙感裝置和測控通訊裝置對準地球,就可完成對地觀察和傳輸資訊等任務;但“嫦娥一號”要三體定位,俗稱“一心多用”。她的探測裝置要對著月球,太陽電池帆板要對準太陽,發射和接收天線必須瞄向地球,實現這種“一心多用”從姿態控制技術上說,比“一心二用”要難得多,這給衛星整體佈局、質量分佈、多軸控制帶來很多新的挑戰。此外,為了使太陽電池帆板儘量獲得日照,她還要採用正飛和側飛兩種飛行姿態,這更提高了對姿態控制的難度。
這些難關並沒有捆住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腳步,畢竟他們不再是從零起步。從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我國已先後發射了近百顆航天器,研製成功了返回式衛星、通訊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導航定位衛星、資源衛星和載人飛船等各類航天器系列,積累了相當多的可利用的研製成果。所以,“嫦娥一號”的研製披荊斬棘、從不誤點。從2004年可行性論證、方案設計,2005年技術攻關、初樣設計,2006年正樣飛行產品研製生產、工程系統整合,到2007年完成衛星總裝、測試、全面質量複查,工程技術人員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關鍵技術,搬掉了一個又一個攔路障°。
為進一步增強衛星的可靠性,儘早在地面發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