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局勢來說,朝廷是必須迂都了。
現在的京師,已經完全是一座孤島。京師的四周,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被虎賁軍控制。在距離京師很近的涿州,就有大量的虎責軍主力存在,他們是隨時都可以向京師發起進攻的。
最關鍵的是,外來物資的補給,都全部給虎責軍控制了。大運河被切斷,江南的漕運,根本不可能到達京師。從山西方向運輸過來的物資,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陸地運輸,能夠運輸多少?何況,山西的那些商家,心比張準還黑呢!同樣的貨物,要是張準賺一兩銀子的話,他們至少要賺二兩!
京師物資緊缺,物價暴漲,張準卻是在坐收漁利,笑逐顏開。隨著物資的不斷到來,白花花的銀子,好像流水一樣,源源不斷的進入張準的腰包。對於虎責軍送來的物資,你不願意給錢,沒有干係,乖乖的餓肚子吧,願意給錢的人多的是。
大臣們的意見這麼一致,全部都贊成迂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要是還不遷都的話,他們庫房裡的錢財,就要被張準全部撈走了。以前錦衣玉食的他們,據說現在都要開始啃紅薯,啃玉米的。因為,只有這兩樣食物的價格,是相對便宜的。
崇禎也悄悄的嘗過一些紅薯和玉米,可能是因為心情的關係,一直感覺不好吃。不過,他最後還是吩咐御膳房,每隔半個月的時間,就給自己弄一些紅薯和玉米來吃,也算是和大臣們同甘共苦,為大家做一個表率。
在高昂的物價威逼下,京師裡的百姓,都已經基本走光了。他們全部都去了虎責軍控制區。各位權貴的家人奴僕婢女什麼的,也都大大的減少了。沒辦法,養不起啊!在大量的人口走掉以後,原本熱鬧繁華的京師,就好像是一座鬼城,基本上見不到人了。
從長遠來說,京師也是很危險的。一旦虎賁軍收拾了韃子,平定了遼東,肯定會馬上調集大軍,回過頭來,攻打京師的。類似這樣的話,張準都已經在公開或者是半公開的場合,說了無數次了。張準這個人的話,你最好還是相信,否則,必然是要吃虧的。
中原的局勢,同樣的不好。虎責軍都要控制河南一線了。要是虎責軍西進,進入關中,又或者是陝西流寇團結起來,向西安府發動猛攻,那局勢會更加的糟糕。萬一西安府陷落,京師撤退的道路,就要被全部堵死了。到時候,就算想走,都走不了了。
可是,從情感上來說,崇禎是真的不捨得離開紫禁城。除了信王府,紫禁城就是他呆得最長時間的地方。他是在這裡登基為帝的,他是在這裡親手依靠自己的智慧,剪除了魏忠賢集團的。這裡有他最難以忘懷的一切,他怎麼能輕易地離開?
要是他這樣就走了,會在後世的歷史上,留下什麼評價?以後自己百年,到了九泉之下,又有什麼面目見列祖列宗?成祖將都城從南京遷徙到北京,是為了對抗北方的威脅。他這樣迂迴去,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逃避威脅?
真是太丟臉了。
想到列祖列宗,崇禎就不能不想到昌平附近的歷代先皇陵寢。除了太祖之外,其他的列祖列宗,都是安葬在昌平的啊!或許,張準不會騷擾他們,不會破壞他們。但是,想要張準派人保護他們,妥加修繕,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要是連自己列祖列宗的墳墓都無法儲存,自己這個皇帝,又怎麼做的下去?特別是自己還到處標榜自己的純孝。連列祖列宗的墳墓都不要了,還談什麼孝字?一頭撞死算了。
其實,以上這些,都是外因。崇禎不願意離開京師的最關鍵原因,還是對局勢的判斷。
有時候,崇禎很悲哀的想到,就算自己撤退到了江南,那又能苟延殘喘多久?一旦自己撤退,偌大的北國,就要落入虎責軍的手裡了。
到時候,張準肯定是要建立一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