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倒好,他們居然會提議要張濟出任豫州刺史,那自己當然要大力反對了,而且反對地越激烈越好。否則怎能令他們想念張秀和自己水火不相容的假象?太史慈反對的理由是現在漢中戰事吃緊,應該把張繡大軍調回長安來,協助張繡大軍攻打漢中和西涼。
這個提議令漢獻帝又是一陣猶豫,對於他來說。若是張濟回到長安來,只要張濟張繡都忠於自己,那麼自己就可以在長安佔據優勢。
但是問題是按照太史慈的說法,張濟和張繡兩人都不能駐軍長安。而是要外出征戰。這居心十分明顯,顯然是想要借和漢中與西涼軍隊的戰鬥來削弱張濟和張繡的勢力,這種事情漢獻帝豈會允許發生?但是太史慈又是大司空,以他的身份說出這等話當然言之有理。而張濟若是可在豫州立足的話,便可與自由發展,以他皇帝的名義招兵買馬,而且糧草等物資可以自己自足,不用像回到長安之後一切事情還有仰太史慈者大司空的鼻息。
故此。漢獻帝斷然否決了太史慈地提議,下令張濟為豫州刺史。此令一下,太史慈便不再爭辯,畢竟現在和漢獻帝還沒有撕破臉,而且如果自己過於有恃無恐的話,說不定會讓有心人懷到張繡的身上去,畢竟只有拳傾朝野的權臣才會那麼幹,既然打定主意要把張繡變成誘餌,那就不可半途而廢。太史慈比較注意細節問題,想歷史上的曹操,就是因為做人不小心謹慎,總是在細節方面冒犯漢獻帝,弄的連表面功夫都做不下去,才會給那麼多反對他的把柄。
王子服等人當然是歡欣鼓舞,感覺自己贏回了一陣,更覺得事情並非完全控制在太史慈手中。
太史慈表面上當然是深深地失望,但是心裡面卻早已經樂開花了。隨即,太史慈又提出了第二個提議:因為王允身死之後,大司徒一職無人出任,太史慈提議由管寧出任。
管寧的大名當然是天下無人不知,他不但是當世大儒,而且也是青州建設地真正主持者,時至今日,青州地繁榮天下有目共睹,在討伐袁術的過程中,管寧更是親自寫了討袁檄文,由此人來出任大司徒一職實在是實至名歸。王子服等人沒有想到太史慈竟然會有次提議;猝不及防下;他們一時之間也沒有更好的人選;而漢獻帝也找不到其他的理由來反對;何況自己剛剛從太史慈那裡佔了一個便宜;也知道自己不能太過分的觸怒太史慈;更何況在他想來;一個管寧而已;又能掀起多大風浪?就當是給太史慈個面子了。故此欣然同意。
經過了一個早晨的鬥爭;太史慈和漢獻帝在表面上達成了一種妥協似的協議;但實際上卻是太史慈大勝而回。隨後,太史慈又奏請漢獻帝把太尉楊彪釋放出獄,理由是“以示聖上地仁德”,漢獻帝當然沒有異議的同意。
不過漢獻帝也有一個提議,那就是希望蔡文姬能夠繼續出任太傅一職,繼續教授自己琴藝。這件事已經爭得了蔡邕的同意,但是考慮到蔡文姬是太史慈的未過門妻子,所以漢獻帝才來詢問太史慈。
太史慈難道還可以說不行嗎?兩個人的婚姻也只不過是名義上的。自己何來權力限制蔡文姬的行動?漢獻帝見太史慈同意;立時露出很少在臉上浮現的天真笑容。
不過一提到這事情;朝堂上的氣氛登時輕鬆起來;畢竟這是風雅之極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太史慈才有看出來漢獻帝孩子地一面。
眾人的一片說笑聲中散去。
太史慈匆匆回府;想要把管寧出任大司徒的事情告訴管寧;誰知道管寧被許子將叫了去。正坐在一群名士之中談笑風聲呢;太史慈知道許子將是在給管寧造聲勢。想一想郭嘉今天就要走,太史慈便去尋郭嘉。希望和這鬼才多一些相聚地時間。
回到屋中,卻意外地發現郭淮正在等自己,他為太史慈送來了各地的情報。先是益州方面送來的公文,不出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