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能否有機會問鼎靈山,入主寶剎。
少間,諸佛獻禮完畢,各歸其位,阿儺、迦葉手捧著佛祖寶盆,立於釋迦兩旁,喜笑顏開,卻是看出來收了不少好處。
令得眾人肉疼不已,見得世尊端居蓮臺之上,神色不變,卻是紛紛開口出言。請如來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如來見此,卻是轉頭視了一番二位弟子手中所捧諸般寶物,微微點頭。而後微開善口,敷演**,宣揚正果,講的卻是三乘妙典,五蘊楞嚴。但見那天龍圍繞,花雨繽紛。
正是:禪心朗照千江月,真性清涵萬里天。
良久,如來講罷,卻是轉頭對著下方眾人言道:“我以法眼觀三界,見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如來說著,卻是微微打量了一番下方諸人,目光在諸佛諸菩薩面上微微停留。見得數人面上卻是神色不變,似乎早有預料,微微一笑,繼續道:“東勝神洲之人,敬天禮地,心爽氣平。北俱蘆洲之人,雖好殺生,但卻是隻為了餬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踐。”
“而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少得道真仙,但卻人人固壽。唯獨那南贍部洲之人,貪淫樂禍,多殺多爭,正所謂口舌兇場,乃是三界是非惡海。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諸佛諸菩薩聞言,皆是神色一動,而後合掌皈依,向佛前問道:“敢問如來有哪三藏真經?”
如來見此,微微笑道:“我有一藏,談天;一藏,說地;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
“我欲要將真經送上東土,可惜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得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不知誰肯去走一遭來?”
眾人聞言,卻是面面相覷,自然是聞到了一種味道,功德的味道。可惜卻是知曉,這般功德雖然巨大,但卻依舊是僧多羹少,他幾個掌事者恐怕早已瓜分完畢,豈有自家那一份?皆是逡巡不前。
唯有那南海觀音菩薩,下了蓮臺,行至釋迦之前,禮佛三匝,開口言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諸聖聞言,盡皆訝然,抬頭望去,卻見那菩薩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綵鳳翎。
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
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曾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聖千靈。蘭心欣紫竹,蕙**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裡活觀音。
如來見此,卻是面色一喜道:“別個是也去不得,須是觀音尊者,神通廣大,方可去得。”觀自在聞言,卻是神色不變,微微對著釋迦行了一禮道:“弟子此去東土,有甚言語吩咐?”
如來聞言,輕聲一笑,而後道:“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許在霄漢中行,須是要半雲半霧:目過山水,謹記程途遠近之數,叮嚀那取經人。但我恐那路途艱險,妖魔橫行,那善信縱有向道之心,亦是難行,因此我與你五件寶貝。”
即命阿儺、迦葉,取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道:“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來此,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觀音菩薩聞言卻是神色微動,皈依拜領,將錫杖袈裟收好。
如來見此微微點頭,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