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必先利其器。百姓手上有了便於耕種的器具,就可耕種更多的土地,給社會創造更加的財富,這才是我們北平行省富強的原因。幾萬套鐵器不過是一爐鐵而已,我們又不是出不起,沒必要對百姓那般摳門。”
“先生教訓得是,屬下謹記於心。”
“咱們當官的,要想得民心,心裡就得有百姓,特別在這工地上,人多容易流行疫病,以後要加倍注意。凡是給百姓提供的飲食,一定要煮熟煮透,如有工人生病,得及時讓軍醫診治,如果發生了傳染性疾病,那更得妥善處置,切莫讓它流行開來。”
“屬下明白。”
萬磊又細細地叮囑了一翻,最後還不忘對他打氣:“好好幹,這一次把黃河治理好了,以後會提名你為農田水利部的部長。”
從臨時營房裡出來,萬磊就上了河堤,遙望著寬闊的河面上那渾濁的河水,眉頭依舊是舒展不開,因為他知道,這一次就算把河堤加高到一丈,少則幾年,多則十來年,這淤積的河沙還是會抬高河床,使河水漫過河堤。
可是說,加高河堤只是治標無法治本,只能緩解一時,並非長久之策,而且隨著河堤的越修越高,以後一旦發生決口,那危害的範圍就更廣。
“萬先生,我們應該在那邊加建一道河堤,收緊河道,使水流變急,以收束水衝沙,減少淤積之效。”萬磊身邊,包世仁似乎看出了萬磊的心事,低聲提醒道。
“你的建議不失為救時之策,不過還是無法治標。”萬磊搖搖頭,就道:“不過,你建議選一低窪處建為一滾水壩,在洪水大漲之際開壩放水,緩解洪縫壓力,這倒也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你看對面那個谷地,是否合適?”
“那個谷地還是太小,老朽知道上游有一更大的谷地,只要加修幾道河堤,就可蓄水無數。”包世仁道。
“哦,還有這麼好的一個地方,馬上帶我去看看。”
所謂的滾水壩,其實就是河邊的人造湖,黃河不同於長江和淮河,黃河沿岸是沒有天然大湖泊的。一到雨季,洪水帶著泥沙滾滾而下,連個緩衝分洪的地方都沒有,河堤的負擔重,更加容易決堤,這也是黃河容易氾濫成災的原因。
現在,萬磊聽取包世仁的建議,準備在黃河沿岸加修一些人工湖泊,一來可以蓄水備旱,二來可以緩解洪峰壓力,一舉而多得。
第370章 陳綱立紀(五)
建滾水壩,依舊是治標不治本,哪怕就是花大力氣大代價在黃河上游建立大的攔沙大壩,也還是無濟於事,因為黃河河患的根子在於沙,而河沙的來源就是位於黃河中部流域的黃土高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河沙都來源於此。
其中,河沙來源最多的省份就是陝西,幾乎佔全流域來沙量的一半,每年來沙量數以億噸計,整個黃土高原都被“切割”成到處是溝壑。之所以造成如此嚴重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因為亂墾濫伐所致。
都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而黃河現在的情況是上游砍樹,下游遭殃。不過現在不是追究地域責任的時候,關鍵是如何才能擺平水土流失這件事。在開封呆了十天,處理完河堤與滾水壩修建事宜,萬磊就起程前往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北依渭河,南依秦嶺,位於渭河谷地之內,周秦漢隋唐等朝代均建都於此,特別是唐朝時期,長安城幾乎就是世界的中心,人口甚至一度超過百萬,這對於一個農業社會而言,這是一個奇蹟。
然而,這一個奇蹟隨著陝西地區的生態持續惡化而終結。到了宋朝,因為運河淤塞,西安地區就喪失了其作為都城所必須的門交通便利的條件,北宋選擇了建都於河南一帶。
到了元朝,北方人口因為戰亂和屠殺等原因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