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重要的是他的身份,出自儒家。
本來朝中還有曾跟關寧走的很近的梅黨,以吏部尚書盧照齡為魁首。
可正因為他們跟關寧走的近,在關寧起兵後,都被隆景帝處理撤職,不少人還受到了清算。
其他還有幾位朝臣,都是曾在朝中有影響力的人。
雖然不多,但幾乎代表了全部。
費田是廢帝遺留的人。
薛懷仁自不用說,他代表了大部分文官。
楊素則是世家貴族的代表。
歷修是儒家出身。
公良禹算是關寧的嫡系。
五人也就形成將來的朝堂格局。
關寧目光掠過每一個人,隨即開口道:“此番大康經歷鉅變,當務之急是穩定朝局,儘快恢復秩序,大康已經經不起折騰了,想必諸位能明白孤是什麼意思。”
還未正式舉行登基大典,關寧沒有以朕自稱,這方面他並不在乎。
公良禹率先開口道:“依微臣之見,您應當儘快舉行登基大典,正式即位,可安朝局,可安民心,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也代表著永珍更新。”
“登基大典是要儘快舉行,但在這之前首要處理好先帝的發喪事宜。”
這時歷修開口道:“大康是一個延續兩百七十多年的王朝,一直在蕭姓皇族統治之下,隆景帝昏聵不得人心,但並不說明人們內心真正的能接受您……”
他說的很隱晦。
但關寧也明白他的意思。
很多人都講究一個宗族禮法,隆景帝是不得人心,但還有其後人。
別的不說,當時齊王蕭銘就在現場。
只不過被那一波一波的衝擊給嚇到了,當然也沒人敢有異動,更不敢支援蕭銘。
歷修的意思是要給隆景帝體面的後事,以安撫人心。
“隆景帝的喪事可按皇帝儀制發喪,但不允許大規模戴孝送葬。”
關寧平靜道:“時間也要縮短,最多不超過七天,至於前太子蕭政,秦王蕭騰等人,隨同葬入皇陵,這是我的底線。”
“如此是不是有些不太妥當?”
歷修開口道:“您是以駙馬身份繼位,那先帝可就是您的……這讓旁人看來,就是不尊不敬,恐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他說話時,是看著關寧的臉色。
“有意義嗎?”
關寧平靜道:“就算我把隆景帝捧上天也改變不了外人對我的評價,會說是我造反奪位,逼死隆景帝,所以也不用搞這些虛的,而你也不用試探我的底線。”
歷修低下了頭,不敢跟關寧對視。
關寧知道他的想法。
儒家最看重的就是宗族禮法,當年隆景帝造反,被儒家人一頓痛罵,後來被隆景帝打壓。
關寧開口道:“我之所以迂迴是考慮到外患重重,大康也經不起折騰,儘快穩定下來,可恢復生產發展國力,抵禦外敵。”
“但這並不代表著真的有所顧忌,別逼的我把一切都推倒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