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沉吟少許,微微搖頭,同意聖主所說。關中不但是京畿重地,還是國祚根基所在,而根基之地爆發叛亂,還是大規模的叛亂,其背後內情之複雜、牽連之廣泛可想而知。殺,肯定不能解決問題,楊玄感兵變所引發的殺戮已經血流成河了,聖主和改革派下了決心,絕不姑息養奸,結果如何?東都那邊的火還沒有撲滅,西京這邊又燃起了大火,你來回滅火,疲於奔命,最終得到的就是一片廢墟,毫無意義。
“但是,若姑息縱容,必成燎原之勢。”宇文述考慮再三,還是勸進了一句,“聖上,關中一亂,西疆就難以穩定,而西疆危機一旦加劇惡化,則後果堪憂。”
聖主略略皺眉,不緊不慢地說道,“關中即便穩定,西疆也丟掉了五個郡。”
此言一出,宇文述啞口無言,虞世基、蕭瑀、趙才和來護兒也是心底發寒。仔細想想,聖主這句話頗有道理,當聖主率軍遠征高句麗,西疆做為大後方卻丟城失地,這個責任難道都應該由聖主、中樞和西北軍承擔?難道西京和關隴貴族集團就沒有一點責任?
宇文述躬身領命,“臣即刻趕赴古北口。”
。。。
第九百三十七章 某的底線
十二月初五,聖主下詔。
詔令東都留守、民部尚書樊子蓋,西京留守、刑部尚書衛文升,火速趕赴行宮述職。
詔令太僕卿檢校右翊衛將軍楊義臣,火速趕赴西京戡亂剿賊。
詔令御史大夫裴蘊、大理寺卿鄭善果,立即把胡師耽、李密、楊積善、趙懷義、王仲伯、元務本、顧覺等一眾楊玄感的叛黨,押送行宮,梟首示眾,以懾天下。
詔令江都丞王世充,不惜一切代價在最短時間內平定江南叛亂,迅速穩定江南局勢,在確保明年春耕如常進行的同時,必須確保江南河的安全,保證江南物資透過大運河源源不斷運至東都,運抵西、北邊疆。江南賦稅關係到國之根本,不容有失。
詔令武賁郎將王威,立即代替自己的老帥右驍衛將軍馮孝慈,出任河北討捕大使,繼續在河北戡亂剿賊,迅速穩定河北局勢,確保永濟渠安全,確保河北水陸交通要道暢通無阻。
詔令齊郡丞張須陀,調任衛府武賁郎將,以軍職領齊魯、河南討捕大使,同時繼續兼領齊郡郡丞,全力圍剿兩地叛賊,迅速穩定大河以南諸郡之形勢,並相機配合滎陽、潁川和彭城戡亂於通濟渠兩岸,確保南北運輸動脈之安全。
詔令武賁郎將陳稜,立即趕赴江東,出任江東副留守,領軍剿殺江淮叛賊,迅速穩定江淮局勢,確保邗n溝之安全,確保南北大運河之暢通。
詔令地方郡縣,凡盜者,籍沒其家。只要是叛亂者,不論是殺人越貨的盜賊,還是舉兵謀反的叛逆,其本人、親眷乃至家族的財產,官府都有權沒收充公。這道詔令實際上弊大於利。
當前叛亂者越來越多,形勢越來越惡劣,與地方官府、地方鷹揚府和地方豪望所領的鄉團宗團因為地域利益等諸多複雜原因,在剿賊一事上敷衍了事、消極怠戰甚至不作為有直接關係。無奈之下,聖主和中樞授權地方官府抄沒叛賊財產,要求它們充公是假,默許它們中飽私囊是真,以此來激勵地方官府加大戡亂力度。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此一來地方官府權力太大,一旦失控,恣意妄為,為了侵奪財產而無所不用其極,必然會誤傷到無辜,但現在叛亂愈演愈烈,賊帥紛紛割據稱帝,要篡國,要分裂,聖主和中樞已忍無可忍,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相比國祚安全和統一大業,錯殺甚至濫殺無辜又算得了什麼?
詔令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即刻北上巡邊,會同涿郡留守段達、左武衛將軍檢校上谷太守崔弘升,共同巡視上谷、涿郡、漁陽和北平四郡,一方面撫慰邊郡官民和邊軍將士,一方面督軍戡亂,同時考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