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2部分

功,在南北大戰的戰場上建功,如果中樞不再支援安州,也就斷絕了來淵回家之路。

當然,虞世基的兒子虞柔也在叛軍隊伍裡,虞世基也應該期盼兒子的迴歸,但虞世基就能穩定心態,控制情緒,堅決不把真實想法暴露出來。來護兒就做不到,就藉著“刀”的名義隱晦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孰不知這犯了聖主和宇文述的大忌。刀不是純粹的秘兵,他是政治棋子,他揭發宇文氏兄弟裡通外國的目的是幫助其所屬政治勢力打擊政敵,這是政治行為,不可饒恕。

來護兒自然知道這句話說得不合時宜,可能會激怒聖主和宇文述,但從國祚和中土大利來說,他這句話“站得住腳”。榆林風暴已經過去了,聖主和改革派已經取得了勝利,政治恩怨應該讓位於國祚利益,尤其目下內憂外患的不利局面下,中土利益至上,鬥爭雙方理應擱置矛盾,攜手合作,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如果繼續大打出手,自相殘殺,只會讓形勢更惡化,嚴重危及到國祚安全和中土統一。

今夏楊玄感兵變,兩京政治鬥爭白熱化,兩京政治危機日益加劇,國內局勢動盪不安,在這種困局下,聖主和改革派還要把改革繼續下去,還要把東征繼續下去,還要發動南北戰爭,那麼首要之務就是穩定國內局勢,緩解兩京政治危機,要向保守勢力做出妥協,這是必然選擇,否則外面在打仗,家裡在內訌,結果可想而知,不死都要脫層皮。

然而聖主及其身邊的激進改革者鐵了心,就是不妥協,就是不回東都,任由兩京政治危機隨著改革派對以楊玄感為首的激進保守勢力的政治清算而加劇,這使得國內形勢的惡化速度越來越快,這樣下去後果堪憂,第三次東征不要說成行了,甚至決策都難形成。

來護兒做為軍方統帥,做為東征的主力戰將,非常想贏得東征的最後勝利,所以他還是希望聖主儘快返回東都主持大局,還是希望兩京政治危機迅速緩和下來,鬥爭雙方能夠互相妥協一致對外。而這也是他此刻假借內心情感隱晦表達自己政治意願的原因所在,雖然風險很大,但他於公於私,都無愧於心。

殿內一片死寂,氣氛壓抑,令人窒息。

蕭瑀毅然打破沉默,“聖上,榮公所言亦有道理。秘兵刀的出現,雖然是個危機,但處置好了,或許就是個契機。”

蕭瑀說得含蓄,但在坐君臣一聽就懂,互相看看,都有意動,各自沉思,氣氛隨即舒緩。

來護兒的想法並無新意,也不被聖主所接受,但蕭瑀則提供了一個全新思路,讓君臣六人眼前一亮,感覺柳暗花明,豁然開朗。

刀做為秘兵,戰功累累,而揭發宇文氏兄弟裡通外國,也是有功勞的,因此自始至終,他都沒有罪責,他在秘軍檔案裡肯定是陣亡沙場的英雄。

也就是說,來護兒說的對,榆林風暴之前的刀,對中土是有貢獻的。

現在的刀,依舊在塞外征戰,收復安州,混亂東北,所作所為有利於中土,對中土還是有貢獻。

既然如此,中土完全有理由認定刀始終是秘兵,是中土的秘兵,是為中土謀利益的秘兵,繼而承認他的身份,承認他的功勞,那麼如此一來,只要刀本人願意迴歸中土,刀在塞外所取得的戰果就理所當然屬於中土。

刀的身份非常複雜,與其利益相關者有山東豪門、山東高齊舊臣、關隴武川系以及前******系,而這其中既有保守勢力,也有支援聖主的溫和改革派,如果聖主和中樞為刀的迴歸鋪平道路,讓刀迴歸中土,從政治上來說這就是妥協,對某些保守勢力和溫和改革派的妥協。

這一妥協即便不能緩解兩京政治危機,但最起碼可以向山東豪門和以裴世矩為代表的山東高齊舊臣傳遞出明確的合作訊號,而這兩股政治勢力基本上都是聖主的支持者,大都屬於溫和改革派,這顯然有助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