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的歷史學家竟把這段短暫的旅途看作是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的執政初期。天可憐見!他做這個大帝國的最高執政官已經足有兩年的時間!
其實史學家的這種說法在邏輯上並無太大的出入,而且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泰坦攝政王在上任之初並沒有全盤掌握帝國政局,他的工作僅僅是駕御軍隊應付戰爭,整個國家的行政管理體系還牢牢控制在阿萊尼斯女皇和內閣成員手裡。
這種狀況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因為世上鮮少出現過攝政王不幹政不理政的狀況。
我們可以把泰坦帝國在第二次衛國戰爭期間形成的行政機制簡要的概括為軍政分治。國家日常事務歸屬帝國女皇和賴以維持各部門運作的貴族文官集團,軍隊和戰爭事務自然是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和帝國高階軍官集團需要操心的事情。因由國家民族的成敗榮辱,兩大官僚集團的關係始終都能保持和諧與融洽,但戰爭過後,文臣武將就陷入了互相詆譭互相攻擊的怪圈,就好像一夕之間便有了殺父之仇。
說到這裡,我們先得搞清楚一件事。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的執政能力在歷來的史料中都被不恰當地忽略了!原因很簡單,他在軍事上建立的功勳完全抹殺了他在政府事務上的建樹。
回顧人類歷史。成功的軍事家往往是出類拔萃的政治家。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家,但在803年,也就是被人稱作“執政初期”的那段日子,他在政務上的作為還無法體現出一個政治家應有的素質。
他是第一次在皇帝的位置上看待國家事務,這時候,以往為他倚仗的軍人集團不但派不上用場,還在各個方面束縛了他的思路,導致他在處理國事的時候總是力不從心。所以。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在執政初期同樣沒有掌握控制國家行政體系的真實力量,他不得不讓內閣成員為主的貴族文官集團來把持這個領域,他所能做的只是學習、監督,說得再確切一點,就是於懵懂中摸索做好一個皇帝的正確道路。
說出來可能有些不盡人意,但人無完人,君主專制制度本身也有侷限性。奧斯涅不是天生的皇帝,他的成熟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可避免地要依賴於人。
初次執政的第一階段,我們可以理解為,帝國皇儲由首都出發,在十九天之後抵達維耶羅那。此時人在旅途,奧斯涅不但要控制他的軍隊,還要為泰坦政府的運作出謀劃策。這可真是難為他,但這只是公開的說法,實際上他的工作再簡單不過!每每遇到自己想不通或是根本無法理解的政府事務,在內閣以及內政部門官員的提點之下,奧斯涅能做的只是在詔書上“畫赦”。
這種狀況看似荒誕,因為熟悉泰坦攝政王的人多半都會以為,他既是軍事上的天才,在管理一個國家的時候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可天底下的事哪有這麼簡單?為了能夠真正駕御自己的帝國,奧斯涅·安魯·莫瑞塞特下了大功夫!但即使是在加冕為帝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於政務上的權利也有限得很。
應該說安魯大帝在執政初期遭遇的尷尬是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一切權力歸皇帝所有”,這只是皇家為了標榜皇權的至高無上而刻意突出的一種說法。實際上國家的所有權利掌控於皇帝一人手中或者某一位權臣手中的現象是極為少見的。
在西方有法蘭王國路易大帝廢除內閣,將皇權完整握於手中;在東方有蜀國諸葛氏宰相完全把持國家軍政,代國主行使皇權,這便屬於這種罕見的現象。更為普遍的則是權利實際掌控在作為特權等級的貴族官僚集團手中。沒有這些高階官員的合作,皇帝想向外界釋出政令近乎不可能。所以君主專制制度絕不是絕對的皇權專制,而是一種建立在集體利益之上的集體專制。只要這種利益符合皇帝的需要,我們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