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4部分

個木桶。

義縱走上前去,將木桶揭開,露出裡面盛著的深褐色或者黑色的黏稠液體。

因為塞外的嚴寒天氣,這些黏稠的液體,都已經凍成了一種類似於豬油凝固後的凍狀物體。

“此物可以燃燒?”義縱回頭問道。

“然!”那少府官員答道:“墨家曾經做過實驗,此物點燃後,如同油脂,燃盡方滅!甚至無法用水撲滅!”

“善!”義縱點點頭,說道:“將這些石脂全部送去我軍營中備用!”

“諾!”

………………

翌日,義縱軍隊既渡過北河。

此時,漢軍在北河上已經搭設了六個簡易浮橋。

浮橋,在中國又稱之為‘艁’(zao)。

早期的艁,看字型就知道,是一種將木舟捆綁起來,形成河上橋樑的方法。

所以,架浮橋又被稱為梁。

如房之梁,橫架江河!

早在春秋時期,甚至西周時期,諸夏的先民就已經掌握了這種浮橋的架設之法。

並且,將之納入了當時的社會等級制度之中。

所謂諸侯維舟、大夫方舟、士特舟……

詩經之中就有贊曰: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個方字,實際上是方舟的方,而非許多人理解的‘泭’。

發展到秦漢,艁舟之術,其實已經經過了一次飛躍式發展。

特別是在秦始皇時期,為了解決軍隊渡河問題和皇帝本人巡遊天下,橫渡江河時的障礙,秦人將艁舟之術,在舊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改良。

出現用雙舟一體,首尾相連,互相捆綁的浮橋。

秦極盛之時,在這北河、南河,架設了大量永久性浮橋,以供軍隊和士民透過。

不過,隨著秦王朝崩潰,這些浮橋,也早已經被大水沖毀,成為了朽木。

而現在,漢軍使用的浮橋,則是在秦人的浮橋技術基礎上改良而來的新式浮橋。

依舊採用了秦人的雙舟結構,但增加了懸掛在舟船上的木橋設計。

這種結構,使得只要這浮橋存在,那麼,即使大河的水流再湍急也無法危及渡河的軍隊。

更因為用了雙舟結構,使得浮橋的橋面很寬,連戰馬甚至戰車都可以透過。

“隧營的技術還真不賴……”義縱在渡河後讚道:“急切之間,就可以在此大河之上樑艁為橋,真乃神乎其技!”

作為高階將領,義縱自然知道,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數次圍繞浮橋而展開的大戰。

最有名的莫過於春秋晚期,穆公為了復崤之戰的仇,而發動的對晉國的攻勢。

那次戰爭,秦人就是使用了艁舟,渡大河,出其不意的拿下王官,使得晉軍甚至不敢迎戰。

於是穆公封崤之戰中的秦國陣亡將士遺骸,哭喪三日,然後引兵歸國。

但歷來,艁舟之事,不僅僅耗費時間長。

當年秦始皇為了渡過湘江,使刑徒三千人盡伐湘山樹。前後十幾日,才搭好浮橋,結果天公不作美,一陣狂風,將浮橋吹散了……

而這幾座浮橋,隧營據說只用三天就搭建好了。

而且,材料俱是取自附近山林的樹木,除了人工成本和一些從後方運來的材料外,漢軍沒有多花半個銅子。

可謂是經濟效益極高,而且,這種浮橋極為堅固,只要用心維護,起碼還可以使用三五年!

當然,這也跟大河封凍,使得浮橋的搭建速度和安全性大大提高有關。

但不管怎麼說,僅僅憑藉這隧營三日成橋的速度,也足可讓這個兵種從此成為漢軍三軍必備的輔助兵種!

從今以後,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