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入滅無奇不有,所謂諸方遷化,或臥、或坐、或立、或說、或倒立,如此等等言說不盡。這裡舉兩則走後又回來指導愚痴弟子的公案。一個是遇安禪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安楞嚴,另一個是很有名的洞山良价禪師*。

遇安禪師入寂於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他的入寂非常自在瀟灑。臨走的那年春天,他作偈付囑其嗣法弟子蘊仁禪師道:“不是嶺頭攜得事,豈從雞足付將來。自古聖賢皆若此,非吾今日為君裁。”付囑完畢,遇安禪師便洗澡換衣,安坐禪床,然後命令人把棺材抬進丈室。

靜坐了一會兒,遇安禪師便自己爬進棺材裡,讓人把棺材蓋兒蓋上。過了三天,弟子們把棺材蓋開啟,發現遇安禪師右脅而臥,吉祥而逝。一時,四眾哀慟,哭聲震天。忽然,遇安禪師又坐起來,重新升堂說法,呵責弟子們說:“此度更啟吾棺者,非吾之子。”說完,又爬進棺材,溘然長逝。

洞山良价禪師圓寂於鹹通十年(869年)。他的入滅極富戲劇性,體現了禪者在生死麵前的大自在。良价禪師入滅前,曾向徒眾示疾。時有僧問:“和尚違和,還有不病者也無?”洞山良价禪師曰:“有。”曰:“不病者還看和尚否?”洞山良价禪師曰:“老僧看他有分。”曰:“未審和尚如何看他?”洞山良价禪師曰:“老僧看時,不見有病。”

洞山良价禪師乃問僧:“離此殼漏子,向甚麼處與吾相見?”僧無對。於是良价禪師便示頌曰:“學者恆沙無一悟,過在尋他舌頭路。欲得忘形泯蹤跡,努力殷勤空裡步。”說完偈子,良价禪師便命弟子幫助他剃髮、澡身、披衣,然後鳴鐘集眾,登座告別,儼然而化。

大眾久立,見師不語,始知良价禪師已去。一時慟悲號哭,過了好幾個時辰,也停不下來。洞山良价禪師忽然睜開眼睛,呵斥大眾道:“出家人心不附物,是真修行。勞生惜死,哀悲何益?”於是便命令主事操辦愚痴齋。

眾人因戀慕良价禪師,希望他能多活一段時間,故意拖延時間,這樣過了七天,齋食方準備完畢。那天,良价禪師亦隨眾用齋。齋畢,良价禪師示眾道:“僧家無事,大率臨行之際,勿須喧動。”說完便歸丈室,端坐長往。

3

羅剎菩薩不隔線

古代有一位禪師,祖上世代以屠宰為業,這位禪師在未出家時,也是一位屠夫。有一日,他拿著一把鋒利的刀,刺進豬的脖子裡,豬的鮮血澎湧而出,就在這個時候,這位屠夫突然洞*地,開悟了。他覺得這個行當再也不能做了,就去出家當和尚,這就是後來的文殊師偃禪師。

師偃禪師的出生地是湖南的常德,常德一帶是古代出大祖師的地方。在他當屠夫的時候,一定聽到過有關禪宗開悟的一些事蹟,然後用之於心,天天都在那個地方參究這個問題。所以機緣成熟的時候,見到豬的一股鮮血噴湧出來,大悲心、懺悔心,從內心湧出,促使他一下子打破了漆桶,明白自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他才能夠說得出“菩薩與羅剎,不隔一條線”這樣深刻的話,這是他心地中流露出來的所謂親身體會。所以,他的開悟偈子寫道: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薩面。

羅剎與菩薩,不隔一條線。

一個屠夫就在殺豬的時候開悟了。可見“百草頭邊祖師意”'1'的真實不虛。

昨天,自己再次當了一回羅剎,把一個人轟下山去了。這個人來來回回到四祖寺*好幾次,一再地與自己交流,自己當然也會沒完沒了地與他講說,他聽了自然高興。他每次來都想進常住,我們看他年輕能做點事情也就留下來了。然後,他就開始放逸自己,住兩三個月常常不告而別。

他每次再來都講自己的經歷,說自己如何不好意思回家,如何要飯,如何住公園。最後,自己在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