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常規事務,雖然有大先知的允諾,但持幡也不想繼續放任南無鄉做大了。
不管南無鄉是虛張聲勢,還是真的揭竿而起,不管他是蹦的不了幾天的秋後螞蚱,還是註定要改朝換代的草莽英雄,南疆雖然小亂了萬年,但從沒有這樣大亂的時候。
不過,說起來,除了被打了一棒子之外,持幡還真沒有怨恨南無鄉的地方。
甚至,他看出了南無鄉的剋制,不然南疆的損失會十倍於如今。
反之,他卻無法理解大先知的所作所為。
神巫山歷來都是由大先知做主,這是歷代大先知數次力挽狂瀾,積功所至。趨吉避凶,謀劃整個南疆的福祉,大先知功不可沒。
這位大先知,早年所做也還中規中矩,可是不知怎麼的,自從邀請南無鄉上神巫山不成,所行越發極端。
最令他不滿的,是劃南疆固有的七十二族格局,為十二部的令諭。
果然,此令一出,南疆就動盪起來。
但這條令諭,若長久考慮,雖然短期內會虧損元氣,但要能將南疆各族的力量整合的話,或還真的有些好處。他主要反對的,是未必要用如此極端的方法,又把時間選在妖族即將入侵的當口。
然而,大先知主意已定,此事又不是全無好處,他也就沒有提出任何詬病。可後面的一些事,越來越讓他無法理解。
首先,關於南疆流傳的,各族攻伐征討是受神巫山挑撥一事。
類似的事,歷代大先知都有做過,他與這位大先知也做過幾次,看著只是挑撥,其實是為了維護南疆七十二族的平衡,背後都有一些道理,是有解釋的餘地的,可大先知任流言傳播,竟似預設一般。
再則,掌印之死。此事南無鄉明顯脫不了干係,可大先知竟被一封信打發掉,真的就不予追究了。
而後,就連他也險些命喪白靈之手,大先知仍放任南無鄉胡作非為,不由得讓他心生寒意。
現在,更任由南無鄉佔領半壁江山,而無動於衷,非要等他出關後自行處理。
以上種種,雖有怨意,卻並未影響他執行大先知的命令。
一則,大先知是神巫山的主事人,此乃萬年不變之規矩。二則,神通本領實在不如,著實沒有抗拒的餘地。三則,是對大先知累積來的信任,歷代大先知也都這樣神秘莫測,但從沒讓南疆人失望過。
其實,各族對神巫山的怨念,他心知肚明,所以在大先知處理南無鄉之前,他甚至有意配合南無鄉的行動,故意按壓形勢,以免南疆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是,這種配合已經臨近底線。萬一玄天部失守,黎別道大手一揮,將有七部之力,從東、南、西三路扣關,中天部能不能撐過一個月都是兩說之事。
與其他幾部不同的是,其他部族可以出聲不出力,真的打不過,就順勢倒戈,可以儲存南疆元氣。但中天部在神巫山的壓力之下,卻只有與對方火併的份兒,這不是他願意見到的結果。
到時,神巫山的威嚴,將蕩然無存。
有趣的是,儘管南無鄉對大先知深惡痛絕,一心要擺脫神巫山控制,可是在他持幡看來,大先知對南無鄉的包容已經超躍底線。
神巫山開創萬年,就沒有人得罪神巫山到這種程度,還這麼活蹦亂跳的。
這次黎別道來勢洶洶,只十數日便拿下玄天部三族。這有三族並未全力抵抗之故,也有神巫山對各族體諒不足,放任南無鄉成勢的緣故。是南無鄉能耐,是玄天部憊懶,也是神巫山的過失。
他已做好決定,一切錯誤到此為止,不會讓黎別道再進一步。為此,專門招來玄天部尚未歸降的三族,並中天部的六位族長上山,一同商議駐防之事。
所謂的商議,也不是商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