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漢人來做,那麼環顧當今天下,除開袁世凱,還有誰夠資格充當這個角色呢?他們決定在事情尚未完全明朗的時候,便去表示自己的支援態度。他們相信,憑著自己革命元戎的身份,既可以使恢復君憲這個設想得到大多數曾擁護革命的人的理解,又可以在君憲制建立後取得新朝的重要位置,改變眼前冷落的政治處境,而在自己取得高位實權後,又勢必能為憲政的建立做出重大的貢獻。於國於民子己都有利的事,為什麼不幹?
楊度正思量著如何報答袁大總統的破格褒獎,並儘快地把袁氏王朝籌建起來的時候,得到這兩位資格又老功勳又大的革命家的支援,他心裡該有多麼的高興。他突然想到,應該趕快建起一個機構!
“就叫做籌安會吧,取為國家的安定籌謀畫策之義。”孫毓筠興奮地說。
“行,這個名字好!”楊度立即贊同。
胡瑛也表示同意。
楊度思考片刻後又說:“這個會仍按我過去倡辦的國事共濟會、共和促進會的形式來辦,即進行學術性的討論,號召全國關心國事的人來探討究竟是民憲好還是君憲好。我們當然是主張君憲的,但也要容許別人發表不同的意見。”
胡瑛說:“既然是學術討論會,那還得請一兩個有名望的學者來參加。”
“經武說的有道理。”楊度點頭,又問孫毓筠,“少侯,你說呢?”
孫毓筠說:“應該,應該。”
胡瑛說:“當今最有名望的學者,首推嚴幾道先生,而且他多次說過中國不宜共和的話。”
“嚴先生如能參加,自然會給籌安會大為增色。”孫毓筠說,“還有一個人,此人名叫劉師培。如果他也能參加,那籌安會的學術味會更濃。”
劉師培雖只有三十一二歲,卻是一個聲名久播的人物。劉師培字申叔,號左盦,江蘇儀徵人,從他曾祖父那代開始世代治《春秋》《左傳》,又研究訓話音韻。到了劉師培的手裡,這兩門學問的研究達到了集劉氏家族大成的地步。他十九歲中舉,曾充任學部溶議官。劉師培醉心種族革命,曾改名光漢,在報刊上發 表過許多排滿的文章,影響很大。他參加過光復會,與蔡元培、陶成章、章太炎的私交都很好。一九○七年,劉師培夫婦東渡日本,一起參加了同盟會。後來又轉而信仰無政府主義,再後又與兩江總督端方搭上了關係。第二年,劉師培夫婦回國,端方聘請他為兩江督署文案兼三江師範教習。端方奉命赴四川鎮壓川民的保路風潮時被所統士兵槍殺,劉師培則為資州軍政分府拘留。
辛亥革命成功後,章太炎發表保劉宣言,稱他為方孝孺式的讀書種子。蔡元培亦發表赦劉通訊,讚揚他學問淵懿,通今知古。於是孫中山致電資州分府,叫他們釋放劉師培。劉師培被釋放後,立即受山西都督閻錫山的聘請充當晉署顧問。閻錫山又向袁世凱保舉,袁世凱便邀劉師培進京,任命他為教育部編審,參政院參政,授為上大夫。劉師培從資州被釋後便傾大力於學問,著作一本一本地出版,成為京師著名學者。
孫毓筠補充:“我在端午橋督署裡多次與劉申叔談過話。此人雖不修邊幅,又性情偏激,但學問真的做得好,我很佩服。”
楊度對孫毓筠說:“那好,你既是申叔的老朋友。他那裡,就由你去說。嚴幾道先生那裡,我去徵詢意見。”
胡瑛說:“我也有一個朋友,湖南安化人。上海光復時做過淞滬總司令,民國成立後,孫先生又任命他為光復軍北伐總司令。”
“哦,我知道,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