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0部分

俊。

他隨即一想,便暗暗瞭然。廷鞫之後還要廷推大學士,晏尚書呼聲很高,堪稱為大熱門人選,他這是要抓住最後時刻刷存在感,強化自己在廷臣心中的印象。

晏尚書的心思。殿中大臣都看得出來。不過也不得不承認。晏俊確實是最熱人選。

六部尚書中,分量最重的天官大冢宰趙尚書升為二品不到三年,當吏部尚書才一年半。年資略淺;最清貴的大宗伯海尚書也是去年才回朝當了禮部尚書,連趙天官都不如。

此外,大司寇荀飛謙當刑部尚書比前兩個稍長。但從景和六年算到現在也才四年功夫,而且刑部在六部裡地位偏低;

工部的大司空胡尚書年老力衰,馬上要致仕了,更別說工部在六部裡地位最低下,一般不可能憑藉工部入閣。

相比之下,戶部大司徒晏俊作為老資格尚書,又身為分量極重的戶部堂官,從年資和差事綜合來看,可謂是最有力的入閣人選之一。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武英殿大學士彭春時當年以戶部尚書入閣,晏俊隨後接了彭閣老的班擔任戶部尚書,稱得上是彭閣老的嫡系親信。

而在當前,自從許次輔去職後,朝中徐首輔、彭閣老兩人的勢頭上升,所以說,晏尚書在朝中具備很雄厚的支援力量。

以上種種因素加起來。晏尚書不敢說十拿九穩,但也有個六七成把握了。如今到了最後關頭,該出面拉票就要去拉,多拉一個人就少了一個不確定因素。

參加今日廷推的大臣多達四五十,沒有人能夠全部控制。但很多大臣沒什麼立場,就是看風向隨大流不得罪人。晏尚書此時站出來。便為的是展示自我。

當然,晏尚書也不是沒有對手,朝廷重臣中另一個呼聲很高的入閣人選是李佑的老前輩、兵部大司馬盧尚書。

前文介紹過,盧尚書自十六歲中進士,又經館選庶吉士,任官時間多達四十五年,這份年資無以倫比,確實足以傲視群臣。

朝中只有六十九歲的彭閣老差不多可以與盧尚書比一比做官時間,但仍稍遜一籌。又如另一個大學士袁閣老,雖然比盧尚書年長四歲,但是中進士卻比盧尚書晚了十年,在盧尚書眼裡只能算後輩。

但盧尚書也有短板,他從刑部主事起家,因事得罪了前代的前代首輔,外放歷經州、府、道蹉跎十幾年,一直熬死那位首輔後才漸漸出了頭。先後在工部做到了侍郎、尚書,最後遷為兵部尚書。

部與部之間品級一樣,但地位仍有高低,自古以來便有種種分法,時常有上三部下三部的說法。但近些年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吏部戶部為第一流;禮部兵部為第二流,但這兩個部經常不服氣戶部;至於刑部和工部,就是萬年的第三流。

在大明官場規則中,尚書遷尚書也是不同的。工部尚書遷別的尚書當然是升官,但要從吏部天官變成其他尚書,那就是貶職。

從盧尚書的履歷可以看出,他歷經刑部、工部、兵部,但沒有吏部、戶部這兩個一流大部的歷練。兵部雖然比刑部、工部重,但仍輕於吏部、戶部,所以從這點來看,盧大司馬是不如晏大司徒的。

其實按照和稀泥的慣例,晏尚書入閣,盧尚書遷戶部尚書,該是最皆大歡喜的結局,也是動盪最小的方案。不過在朝堂中,尤其是人事問題上,千萬不要有理所當然應該如此的想法,塵埃未落定之前,答案永遠是未知數。

話扯遠了,卻說在文華殿中,李佑饒有興趣地上下打量了晏尚書幾眼。不得不承認,這位晏尚書年輕時大約也是個美男子,此刻站在那裡侃侃而談風度翩翩,所說出來的意思也很讓殿內大臣中聽——

本來朝廷讓你李佑主審此案,就為了讓你擔起責任,天下沒有白吃的飯。你卻在這裡模稜兩可,要讓大家一起陪你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