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遣將,好像天下都還在他的掌握之中。
張晏、程餘謙、左承幕、王學善等左右隨侍大臣,不得已讓人將室內能傷人的金屬製器都撤了出去,永興帝要擬旨,也都隨著他的性子,只是不再作真,寫過就算,也不會派人往外面遞;也封鎖住避免讓永興帝聽到江寧的訊息而再生刺激,只希望等餘心源從壽州能帶回來好訊息,能叫皇上恢復正常。
壽州沿淝水而上便是廬州,比去東陽府還要近許多,餘心源與楚王元翰成於十五日進入居巢;劉直聽到永興帝發狂殺人的訊息,暫時還停在弋江還沒敢到居巢來。G
【……第143章 分肥 文字更新最快……】@!!
第144章 刺客
餘心源與楚王元翰成從壽州趕回居巢,帶來淮西的明確態度,這情勢也就明郎了,叫隨帝西行的官員只能在勸帝還朝的框架下掙扎。
不然就是廢帝另立,淮東會合淮西、江州軍,派大軍過來立永興帝為太上皇回江寧深宮休養――隨帝西行的官員就不要再想有什麼好果子吃,淮東跟太后下辣手清洗,將不會再有什麼顧忌。
廬州府是淮西之首,早年置軍鎮,鎮軍戰鬥力頗強,但隨原鎮守鄧愈率部南調組徽南軍之後,到謝誕手裡的廬州軍編制雖然還有萬餘,但將官、兵甲、勇卒相比較舊軍,差之甚遠。再者,到這時,已經沒有人對御營軍的戰鬥力再抱什麼期望。
此時御營軍在編入廬州軍後,雖有三萬兵馬,但沒有淮西跟江州軍的支援,哪有半點資本跟“奉太后以令諸臣”的淮東對抗?
張玉伯鞭打顧天橋的訊息傳到居巢,多少叫隨帝西奔的官員們心思安定些,要是皇上下個罪己詔將責任承擔下來,倒不妨礙大家回江寧城裡繼續逍遙快活。或許權柄不比以前,但不會受現在的活罪。
回江寧後,權勢、利益真正會受損的程餘謙、左承幕、張晏等人也不得不面臨當前殘酷的現實:謝誕在廬州城還控制有供給廬州軍半年補給的糧草,但這麼多的糧草給西奔的近十萬人一分攤,能再支援一個月就頂天了。
林縛甚至不用動手,只會派兵馬往廬州這邊緩緩進逼,至多一兩月就能將這邊壓垮、壓崩潰掉。
與旁人不同,程餘謙、左承幕、張晏等人還是知道實務的,他們手裡實在是沒有跟淮東對抗的本錢――要是逼迫得江寧那裡廢帝另立,那就連談判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
權衡利弊,在元翰成、餘心源的勸說下,程餘謙、左承幕、張晏等人同意先讓劉直來居巢再說,但一切都瞞著永興帝。
事實上,最終真要勸皇上返回江寧,皇上的意見也就不再重要了。
***************
十七日,劉直乘舟離開弋江,渡江進入裕溪河,往居巢而去。
居巢縣襟江濱湖,西北面橫在廬州與居巢之間的大湖,即為八百里巢湖,是江淮之間除洪澤浦之外的第二大湖。巢湖西、南兩面皆丘嶺縱橫,再往西是浩浩千里淮山的主脈。廬州往西,淮山南麓的宜城,又與江北岸的池州相對,同為江淮大門西門戶。
巢湖周圍的諸縣,以廬州城為重心,構成西控淮山、南襟大江、北系淮壽的淮西首重之地。
橫穿居巢縣境、與巢湖相通的裕溪河河汊口就在弋江城的對岸。
雖這一段的揚子江在入冬之後,水面不足兩裡寬,但兩岸望眼過去,都是茫茫江灘,夏季洪水襲來,江面陡然間將增到三四十里之遙。
劉直想起林縛在淮東修捍海堤的壯舉,倘若能在“之”字的揚子江兩岸修築大堤,江兩岸大片的積沙江灘都能墾為良田。
事實上,弋江及廬江等縣的修堤之事,數百年來皆有人為之。不過,都是民眾或地方豪戶出錢出力修築的民堤,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