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縛站在那裡,跟煤場總辦、總匠師討論新式抽水機,林景中、李書堂及宣州的地方官員,都陪同在側。
林景中、李書堂等人都沒什麼,宣州地方官員多為舊系官僚、傳統士子出身,對新學的瞭解,還只是從郵報上得來,根本沒有深入的瞭解,冰天雪地裡,聽得大汗淋漓,完全聽不懂,還不得在那裡洗耳恭聽,不敢有絲毫的走神……
林縛見宣州的地方官員也是辛苦,便停了視察,吩咐周普、周瞎子準備回程之事,也無意在宣州再停留。
林景中抽著空隙,與林縛彙報籌建鐵橋之事。
從江寧地區,河流縱橫,陸道交通要發展,就會遇到很多矛盾。
馳道不建橋、只設渡,馳道的通行效率太慢,但是建橋又阻礙河運;建高拱橋也不利大型馬車的順暢運輸;平原地區又沒有辦法建跨度高的懸索橋。
故而江寧以南地區的官道遇河多建浮橋,船舶會聚,集中時間開啟浮橋放船通行,平時用浮橋連線馳道。只是浮橋也不是永固性建築,缺點很多、維護極麻煩,開啟閉合的速度也很慢。
林景中會同工造司的官員討論了好幾個月,有心嘗試在靠近江寧城的地區建造開啟式鐵橋。
第一座試驗性鐵橋選址就在林縛最早發跡的金川河口。
金川河口經過這些年的發展,連同獄島在內,取代龍藏浦內河港,已經成為江寧的主港,林政君級海商船也能在河口的江岸碼頭直接駐泊。原先的河口鎮,居民已經有十數萬之多,並有大量的新式工場設在那裡,此時已經是異常的繁榮。
樞密院甚至計劃在河口鎮的基礎上新設城縣來進行治理。
只是河口鎮佔據金川河兩岸,給金川河一分為二,交通就顯得十分的不便利。而金川河又是江寧城東的主要入城河道,不可能建平橋不叫大中型的帆船通行;浮橋的開啟速度太慢,已經嚴重影響了水陸路的通行效率。
造鐵橋,採用城門吊啟的方式對鐵橋中段進行人工定時開啟、集中時段放船通行,效率將極大的提高。只是金川河口的河道寬五十六米,造一座五十六米的純鐵橋,在當世還是首創,預估要耗資要超過五十萬銀元。
即使江寧能拿出這筆銀款來,在一座鐵橋上投入這麼多的資源,這顯然也不是江寧府自己能做主的,甚至樞密院也強烈反對——中樞還緊巴巴的呢;新稅政之後,江寧府的地方收入一下子增加很多,但江寧府餘銀再多,也不能一座橋上面投入這麼多的銀款。
要知道當年造崇州新城,起初兩年投入的銀子都沒有這麼多。將來造一艘新式戰艦,預計也就只要六七十萬銀元,如今為一座鐵橋如此大動干戈,樞密院如何不氣憤?
林景中只能學劉師度,迂迴來爭取林縛的支援。
林縛拿出江寧府與工造司設計的鐵橋圖紙,微微驚訝的嘆道:“要造鐵橋啊!”
對於金川鐵橋要消耗近兩百萬斤鐵料,林縛沒有意見。沒有持續不斷的消費,冶鐵及鑄造產業怎麼發展、技術怎麼進步?
要投入預計超過五十萬銀元的銀款,林縛也沒有意見。
分稅之後,地方稅源多了,特別是江寧府的厘金收入激增。財力足了,就是要用於地方民生。不用掉,難道建銀窯存起來?用於民生,除了有益民生之外,還能促進新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總量的增加。建銀窯將銀元沉澱下來,那才是大弊端。
林縛只是擔心從傳統的石橋、木橋一下子跨越到鐵橋上,這個技術上成不成熟。
橋樑鋪造用鐵鑄件,這個倒沒有問題,鐵場連超大型海船的肋骨與龍骨都能鑄造,鑄造橋樑也不成問題,關鍵是立水橋基。工造司設計的橋基方案,放棄傳統的石料基座,而是在鐵筒內注石漿料加鐵筋,是完全有別於傳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