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部分

主人的。不知,兒臣說的可對?若是真能如此,那我大唐,必定擁有天下最為強大的騎兵”

李世民大涵其龍首,“正是,朕確有此意,既然舞馬能做到將馬匹訓練得如此乖巧,那麼,騎兵的馬匹為何不可。大不了,將這些個騎兵與馬匹一起訓練,以達到對馬匹的操練最佳,平時更是模擬戰爭。勢必要令我大唐的百騎,成為戰鬥力,紀律等是最強大的騎兵”

李恪聽了,也激動起來“如此戰鬥,我大唐馬匹或許不及西方那高大威猛的馬匹,但是,勝在馬匹的通性與其的紀律,若是對陣,勢必不會吃虧,且,以百騎為單位,進可攻,退亦快,甚妙,甚妙啊”

PS:僅是一些個人見解,並無對滿族同胞詆譭之意,即便有,那也是可能令這事發生的清酋而已。若是大家覺得這說的是錯誤,那就盡情地罵吧,本人內心,就有如此想法,因為自己思維矛盾,所以提一下。

………【第二章 前往隴右,大唐國家監牧基地】………

對於提高大唐馬匹的能力和騎兵戰鬥力,李泰是十分樂意如此,故而,李泰非常爽快地出聲“父皇,兒臣願意親自帶那訓練已成的舞馬,前往隴右。馬牧業於我唐朝興衰休慼相關,我等定不余余力將之發揚光大”

李世民呵呵一笑,滿意地摸摸鬍鬚“如此甚好,有如此動力、活力注入,則我大唐馬政將更完善,馬匹訓練將更了得啊,若是能大量改善馬質,那就更好了”

貞觀初年,唐朝把隋朝遺留在長安東北赤岸澤牧場的三千匹牝牡馬遷移到隴右,建立了國家監牧基地。

唐朝為了發展國家馬牧業,建立了規模宏大、組織嚴密的馬政機構和監牧制度。唐朝前期,統治集團慎重選拔任用馬政官員。唐初宰相長孫無忌認為“群牧事重,委在長官。”

唐朝建立了馬匹的醫療制度和機構。唐朝太僕寺設有獸醫博士四人,獸醫六百人,學生一百人。尚乘局有獸醫七十人,太子僕寺有獸醫二十人。其獸醫人數之多,在唐代以前是罕見的。地方州縣也設有獸醫機構和人員。官畜在道,有羸病不堪前進者,留付隨近州縣,養飼療救。粟草及藥官給,而所在官司受之,須療養有法。隴右監牧也設定病馬坊,可以說,這是華夏曆史上馬牧業的一大奇蹟。

最令人稱道的事是,唐朝前期重視改進中國馬匹的品種,提高馬匹的素質。貞觀初年,同州剌史宇文士及在當地發現一匹隋朝開皇年間從大宛進獻的名馬流落在民間,“老於朝邑市面家挽,鬃尾焦禿,皮肉穿穴。”這匹馬被送到京師時,唐太宗親自到郊外長樂坡迎接,並派人精心調理,“飼以鍾乳”。後來此馬產下五匹馬駒,長大後都成為駿馬

在李世民親出長安的相送下,李泰等人踏上了去隴右的官道。路途上,李泰不禁感慨起,這馬匹的重要性還真不是一般啊,尤其是對於唐朝來說。

唐朝前期國家疆域廣大,“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為了滿足當時國內外交通的需要,唐朝建立了完備的館驛制度。從長安通往全國各地的主要交通線上,每隔三十里設一館驛,以傳送公文,迎送來往官吏。當時唐朝有館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水驛二百六十所,水陸相兼驛八十六所,依照館驛在交通中的重要程度,分別等級供給一定數量的驛馬。按規定京師都邑亭驛配馬七十五匹。諸州縣館驛配馬分為六等,一等六十匹,二等四十五匹,三等三十匹,四等十八匹,五等十二匹,六等八匹。地形險峻,道路崎嶇和江南嶺南等地區不宜大馬賓士,配備蜀馬。

同時,唐朝還有遞馱制度,需要使用大量馬匹。例如《唐六典》載:“凡親王入朝,皆給車牛馱馬,車牛六十乘,馱馬一百匹。若大妃回來,加車牛二十乘,馬二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