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階段的配電自動化技術,以重合器與電壓時間型分段器配合模式和重合器與重合器配合模式為代表。這種實施模式其實僅僅實現了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饋線自動化功能,以達到提高供電可靠性的目的。
第二種是基於通訊網路、饋線終端單元和後臺計算機網路的實時應用系統,一般由主站系統、終端裝置和通訊系統組成,主要包括配電執行監控(DSCADA)、饋線自動化(FA)、配電高階應用(DPAS)、配電模擬培訓(DDTS)等功能。在配電網正常執行時,能起到監視配電網執行狀況和遙控改變執行方式的作用。故障時能夠及時察覺,並由排程員透過遙控隔離故障區域和恢復健全區域供電。這種實施模式是配電自動化系統的主流模式之一,這也是將來國內建設的配電自動化系統的主流模式。
第三種是沒有實時應用只有配電管理功能的配電自動化系統,其主要實現配電自動化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自動成圖/裝置管理/地理資訊系統(AM/FM/GIS)、配電工作管理(DWM)、停電管理系統(OMS)、故障投訴管理(TCM)等。
這種實施模式的主要出發點是提高配電網的管理工作效率。對供電可靠性沒有明顯的作用,這種模式就算是到了付新穿越前的那個時候。國內的應用也是很少。
第四種是集實時應用和管理應用於一體的配電自動化系統,能覆蓋整個配電網排程、執行、生產的全過程,還支援客戶服務。主要包括配電執行監控(DSCADA)、饋線自動化(FA)、配電高階應用(DPAS)、配電模擬培訓(DDTS)、自動成圖/裝置管理/地理資訊系統(AM/FM/GIS)、配電工作管理(DWM)、停電管理系統(OMS)、故障投訴管理(TCM)、負荷管理(LM)、需求側管理(DSM)等功能。
一般由若干系統的應用整合而成,比如上述功能中的DSCADA、FA、DPAS、DDTS等屬於配網排程自動化,AM/FM/GIS屬於企業資產管理,DWM、OMS屬於供電生產管理,TCM屬於用電客服,LM、DSM屬於負荷管理,透過這些不同系統的應用整合,達到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集實時與管理為一體的配電管理系統。
相對於排程自動化和變電站自動化,配電網自動化起步較晚,尤其是在我國,配電網自動化其實僅僅還存在於實驗室當中,實際應用其實還沒有起步。如果排除付新這隻穿越的蝴蝶,國內配電網自動化其實要到一九九八年之後,隨著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的大範圍開展,才會在國內的多個省份和直轄市掀起了第一輪配電網自動化技術試點和應用的熱潮。
第十三章 特殊時期的教材
孫正律在幾十年的研究當中,根據田玉生的講訴,付新判斷,他就是在基於自動化開關裝置相互配合的饋線自動化系統上面有不少心得罷了,不過就算是這樣,付新也很開心了。
如果,如果華興能把他請過來,搶在日本的東芝公司和美國的Cooper公司之前把以日本東芝公司的重合器與電壓時間型分段器配合模式和美國Cooper公司的重合器與重合器配合模式為代表的基於自動化開關裝置相互配合的饋線自動化系統這一階段性重要技術弄通並且註冊下來,那華興可就賺大了!
“師傅,麻煩問一下,這個地址怎麼走?”付新進入了一片城中村,轉了幾圈之後,實在是弄不清方向了,無奈之下,付新只好在路口停下了車子,拿著田玉生遞過來的紙條,往視窗外面的路過的居民問路。
車裡面的四個人,都沒有到過這個叫做“平涼路”的地方,田玉生倒是隱約知道,浦楊區政府就在一個平涼路附近,可是平涼路比較長,這一塊兒,還真是有點大,大的令人暈頭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