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關見李輔國激動異常,有些不解。他不知道收復長安對於李亨的重大意義。
那天李亨離開李隆基後,倉皇北上,一路上顛沛流離,不知何去何從。
李亨手中只有兩千兵馬,這點兒人對於叛軍來說還不夠塞牙縫。因此,稍有風吹草動,一行人就驚慌不已。
朔方軍留後杜鴻漸給李亨來信,邀請他到靈武。靈武就是今天的寧夏靈武市。
七月初,李亨到達朔方軍的治地靈武,這才安定一些。
杜鴻漸等人屢次上表,請求李亨按照唐玄宗在馬嵬坡的詔命登基。李亨自然“推辭再三”,直到第五次,才“勉強”同意。
七月九日,李亨正式登基,尊皇帝為上皇天帝,改元至德,以杜鴻漸、崔漪並知中書舍人事,裴冕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整個朝廷的文武官員加起來不滿三十人,可以說是相當淒涼了。
李亨離開了李隆基,實際上是一種決裂,只有稱帝一條路,這樣才能對得起追隨自己的官員,才能避免被李隆基日後清算,才能名正言順的帶領軍民抗擊叛軍。
但是這種登基畢竟不是李隆基的直接禪位,多少是有些“篡位”的嫌疑。
收復長安,對李亨有重大戰略意義。
你李隆基丟了京城跑了,而我收回了京城,自然該我做皇帝。
再者,大唐此時風雨飄搖,叛軍無往不勝,造成軍民士氣低落。收復長安可以增強軍民戰鬥的信心,開啟一個新局面。
還有,李亨面對的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形勢。
李隆基怎肯輕易放權?他是玩弄政治平衡的高手。在走到普安郡的時候,任命了四個兒子各領兵權,李亨名義上是兵馬大元帥,但是手中兵馬並不多。
而永王李璘野心最大,兵馬也較多,對李亨構成了直接的威脅。李璘是李隆基制約太子李亨的一張王牌。從這一點兒來看,李隆基根本沒有真心讓李亨登基。
所以,李亨急需一場勝利,特別是收復長安來穩定軍心民心。
可是收復長安需要強大的軍隊,朔方軍實際數量很少,拿什麼去收復長安?
此時,涇陽大獲全勝的訊息傳來,猶如黑夜中的一道燭光,照亮了新皇帝李亨的心頭,也鼓舞了各位臣子的信心。
李亨當機立斷,命李輔國親自出使涇陽城,給吳關加官進爵,這是李亨唯一能拿出手的東西了。
因為李輔國知道這其中的關鍵,所以聽到吳關說能夠在數月之內收復長安後激動不已。
吳關見了李輔國的樣子,微微笑道:“準確地說是不超過三個月。”
“啊?”李輔國連連給吳關拱手,“某家這就去奏明陛下...不知吳將軍麾下有多少勇壯?”
“各種兵馬一萬人。”吳關覺的這個數字不小了,所以很是自豪。
哪知李輔國聽了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才一萬人?這點兒兵馬就能收復長安城?估計都走不到長安城就被消滅光了。
吳關知道李輔國心中所想,呵呵笑道:“勿要擔心,這些兵力足夠了!”
“好,好...”李輔國擦擦額頭的汗水,“我回去稟告陛下,定然派兵相助!”
“李中侍遠來辛苦,某已備下薄酒為中侍接風,請吧!”
李輔國大喜,隨著吳關走進食堂。
……
靈武城,“皇宮”內。
這個“皇宮”只是臨時搭建,規模自然不能和長安城內的皇宮相比,甚至可以說是寒酸。
李亨只是穿了一件黃色的普通衣衫,正在與郭子儀談論天下形勢。
前些天郭子儀從河北帶領五萬人返回靈武,令李亨大喜過望。
這是李亨手中唯一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