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2部分

越來越多,因此內城已經有些過於擁護了,現在開始興建外城。

李超還已經決定,外城的房屋可以向山夷們出售,山夷有錢也可以在外城購買住宅和商鋪,也可以在城裡經營。現在山夷已經可以進入外城購物和售物消費了。

外城也是作坊安置區,許多作坊都集中到外城裡來。

“大王,早上好。”

一名侍女笑著走進來,一邊向李超打招呼,一面把早餐和報紙放下。

琉求如今有水陸驛站,港口裡有專門的驛船往來兩岸,傳遞訊息。中原幾份重要的報紙,基本上琉求晚一天就能看到了。

比如時報,他的報社設在漢京,但在揚州、杭州、廣州、太原、長安、洛陽等地都有分社,時報擁有大批的記者和編輯,負責內容和組稿。最終由總社決定版面內容後,把小樣再透過鴿站傳遞到各個分社,各個分社都有印刷坊,然後同時印刷,報紙出來後,迅速向周邊運送出去。

依託著驛站系統,層層下發,保證哪怕是比較偏遠的地方,也能在三天內送達。

琉求雖在海外,但快艇運送報紙過來,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一邊吃著海鮮粥,一邊翻看著報紙。

侍女則幫李超整理床單被子。

“大王一會要去聽傳經講課嗎?”年輕的侍女問,她也是一個移民的女兒,才十四歲。因為認識一些字,又曾經在一個官員家做過侍女,因此被推薦過來服侍李超。

李超對她挺滿意的,很懂事勤快的一個姑娘,整天帶著笑容,如同一隻歡快的百靈鳥。

“當然要去的,你等下跟我一起去吧。小五,你喜歡去聽課嗎?”

“喜歡啊。”小五笑著說道。

李超在琉求推行小學教育的同時,也推動成人掃盲。

除此外,他還要求每個星期的週末,由老師們向附近居民講解儒家的經典,主要就是宣揚仁義禮智善這些類容,有時也會講解大唐的律法等。

如今流行七曜歷,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日,日曜日就是一週之開始,是星期日。

一般也把日曜日稱為週日,月曜日稱為週一。

每個日曜日的上午,各所學校趁週末之機,安排老師給居民們講課,其實是李超從後世十字教的禮拜中拿來的經驗。

每週把居民們聚起來講講儒家經典,說說大唐律法,揚善抑惡,李超覺得這是有些必要的。這能增強移民地移民的凝聚力,向心力。

而這其實只是李超一個龐大計劃中的一環而已,也只是一個開始。

第1106章 講經佈道、議會自治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琉求內城的孔廟裡,李超和柯山等一群官、吏以及城裡的富商大族們坐在前排,他們後面的幾十排椅子坐的滿滿當當。足夠容納千人的禮堂裡,坐無虛席。

站在上面講經的,卻正是澎湖縣令範履冰。

範履冰是貞觀元年進士,還跟李超修過史,又在尚書省做過堂後官,對於已經列入大唐儒家十三經之一的論語,自然是相當瞭解熟悉。今天,他站在上面,親自講解論語的開篇,聲音洪亮。

雖然講的是儒家經典,但他此時講課方式卻是那種非常通俗能懂的方式,哪怕下面坐的有屠戶有賣菜的有種地的,甚至是文盲,可他都能讓人聽懂。

聖人的經典,在他的口下,變的通俗易懂。聖人所人表達的意思,他也一一向大家傳達。、

“履冰講的不錯。”李超輕聲讚歎,看周邊那些聽講的百姓,雖然來聽講,算是一項任務。每次週末,衙門差役,各屯各村的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