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揚華夏文明,宣揚的還有華夏文明一直以來形成的一套普世價值觀。
為什麼要抑制佛道,為何又要如此大力推行儒,甚至還在每個週末,在學校、文廟,讓百姓都去聽經受道呢。
為的就是統一思想,對漢家百姓來說,是統一思想,對異族來說,是同化思想。
百家爭鳴,在學術上當然是好的,但如果思想上也百家爭鳴,那就必然是要混亂的。
思想混亂,社會就會動亂。
普世價值觀,也就是社會道德標準,這也是法治社會的根基。律法,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上的。
其實這也是歷史上,一神教要比多神教更強大穩定的原因,多神教自己就亂了。
儒是思想的基礎,至於什麼城隍、土地公公、送子觀音、龍王爺、風神、雨神、山神、河神等等,這些並不會對思想產生什麼問題,所以朝廷才會允許。
而佛與道,對思想的影響很大,道家求長生還好些,佛家求來世,他們的思想相對影響更大。
在張超的呂宋王國,他以後是不會允許存在那些神佛寺觀、經文的。於國無益,反倒是讓人思想迷茫。
雖然這麼做,在後世肯定要被攻擊,可是在這個時代,張超卻認為是對的。要開拓呂宋,必須心往一處想,勁使一處使。
半個時辰的講經佈道結束,大家都鼓掌。
每個儒教門人,都可以講經佈道,把聖人的思想,把漢家的歷史宣揚給眾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推廣大唐核心價值觀。
佈道結束,大家開始殺豬宰羊,生火做飯。
來到島上的第一頓飯,肯定得吃好點。
“大王,那土著酋長收了我們的禮物,可卻不願意合作。他要求我們立即離開,否則就不客氣。”斥候隊長來報。
正吃著呂宋灣裡剛收穫新鮮海鮮的張超聽了,只是微微一笑。
“看來他們的態度很明確,我們已經先禮了,那接下來就動兵吧。今晚,給他們一個回覆。”
“遵命!”
“如無必要,就少些殺戮。”張超交待,“我們以後會需要很多勞力的,這些人就算是第一批呂宋城的土著奴隸了。”
當夜。
張超派出一千五百名戰士,夜行三十里路突襲了最近的一個千人土著部落村子。
在火光之中,土著人毫無防備。
他們叫喊著想要反抗,但被狠狠的打倒。士兵們很忠實的執行著張超的命令,如無必要,能不殺就不殺。
他們把這些又黑又矮的土著打倒,然後用牛皮索給捆起來。
這是忙碌的一夜。
土著毫無反抗之力,士兵們辛苦的忙碌了一夜,不停的在抓人捆人,直到天亮,才算把一千來個四處亂竄的土著給都捆豬一樣制服了。
第1362章 懶王
開元二年,似乎一切順利。
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去歲南方水災的影響,也幾乎盡去。雖然去年大水,但並沒有爆發饑荒,朝廷免了田賦,又救援放糧及時,百姓雖然受了損失,但起碼不用賣兒賣女也不用借高利貸。
田地還是自己的,房屋沖垮了不少,但朝廷根據受災情況,發了一筆災後危房補助,不算多,但災後朝廷還給百姓錢,這卻是少有的。另外幾大銀行都向百姓提供專項災後貸款,利息極低。
大家都稱讚朝廷。
以灞上張家夫人為理事長的救濟會,也一直多方籌款,發行了許多賑災彩票,又舉行了不少慈善拍賣等活動,籌集了不少錢,用以專門求助在洪災中受災的那些孤寡殘疾,那些在洪災中失去家人的孩童,也被接到救濟會建立的孤兒院中照顧。
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