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上策。我們應當按這第二套方案,打造山城防禦群,重山城堡壘,而不是修更多的城牆。”
“我們應當南以安市城為主,北以新城為主,此皆險關難渡,交通要隘,為兵家必爭之地。固我們增修堡壘烽堠,以扼守此道。只要這幾條通往腹地的要道不失,再有遼東、扶余等大城堅守,則可保防線不失。”
乙支文德提出以新城、安市、遼東、扶余等九大山城為中心城,再以大黑山山城、石臺子山城等一些中等山城為衛城,然後與周邊的烽堠、堡寨相連,再增修一些土牆等,組成一個個的縱深山城防禦組群。
變單薄的防線,為更堅固的點狀防禦群。
九大山城防禦組群,再依託後面那連綿的群山和河流,就構成整個千里防線。
“大王,如果採用第二套方案,我們無須修長里長城,而只要圍繞九大山城,增修一些堡壘烽堠土牆就好。臣以為,這個方案,只需要二十萬勞役,五年可成。”
“如果再駐防二十萬大軍,則唐軍就算揮師百萬來攻,我高句麗亦無憂也。”
二十萬人,五年可成,這比剛成三十萬人,五年可成,節省了許多勞工。
淵太祚笑道,“乙支將軍選第二套方案,老臣也願意支援。不過我以為,修築堡壘得加快,誰也不知道唐人什麼時候就攻來了。我們可以徵召三十萬民夫,加快點進度,爭取在三年內完工。至於駐軍數量,我認為還應當加強一些,二十萬不夠,應當駐防三十萬。”
“莫離支,我們哪來的三十萬大軍?”乙支文德道。
高句麗的軍制,有點部落兵制的味道,基本上也是抽選部分編入軍中,平時閒時受訓,然後戰時徵召。若有需要,也會全國動員,全民皆兵。
高句麗若是全面動員,三五十萬兵還是可以湊起來的,但要是弄出三十萬軍隊常駐邊境,那高句麗肯定是支撐不起的。
“臣建議,九大城,平時常駐兵五千,由全國抽調輪流戍衛。另外,在遼東各地,各家各戶的壯丁都要編為預備軍中,平時接受訓練。一旦遇戰事,則徵召入城防守。這樣,既保證遼東防線兵力,也不至於朝廷難以支撐,並妨礙生產。”乙支文德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莫離支,你意下如何?”高建武問淵太祚。
“老臣沒有意見!”淵太祚回答。(未完待續。。)
第961章
高句麗上下突然爆發了極大的熱情,全國上下一心,要擼起袖子大幹一場。高句麗大王下令,從全國徵召三十萬民夫,奔赴遼河東岸,修建千里長城。
高建武表示,這是為了高句麗的國泰民安,為了免受暴唐的侵犯。大家都應當用力,各地官府百姓都應當積極配合。
對於高句麗人來說,這是一項大工程。高句麗佔領遼東二百餘年,修建了大大小小几百座山城,但那畢竟是花費了二百餘年陸續建立起來的。而現在,大王說了,要用三年時間,把整個遼河東岸的山城整合起來。
要讓唐軍在這銅牆鐵壁面前,束手無策。
徵召民夫,調拔錢糧,整個高句麗都動員起來了。
不但如此,整個遼東防線,還在增派兵馬。按乙支文德的提議,九大城每城常駐五千兵,並且每大城周邊要編訓兩萬預備隊。
淵太祚提議親自前往遼東城主持防禦,乙支文德不出意外的反對了。
按照朝廷新達成的共識,今年高句麗的重心全在遼東。朝中派出一員重臣,統領整個遼東防線。
這可是大小几百座山城,擁有四萬五千常駐兵力,並且有十八萬的預備役。甚至以後,各種糧草器械,將源源不斷的運往遼東。光是那三十萬修城的民夫,就相當驚人了。
這樣的力量,高建武哪裡放心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