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反切說白了,就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意,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
但反切也有很多缺點,尤其是此時初唐,反切法還很不完善,缺點更多。
張超想著,也許自己還得改良下反切法?
可反切注音,侷限很大啊,一是反切上下字都會含有多餘部份,拼合時會有障礙。二是反切下字用的字過多,難於掌握。再一個就是有些窄韻,不得不偶爾借用其它韻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準的毛病。
改良反切法,似乎不如直接上注音符號或者字母拼音啊。
到了宋代時,反切法比較完善時也是三十聲母,三十六字母,以韻書的韻母字作為韻母。
但如果用在北洋時發明的注音符號,注意符號總共才三十七個,聲母二十一個,介母三個,韻母十三個。
這和後來的字母拼音其實差不多,比較起反切法來說,可是要簡單的多了。
畢竟韻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給字注音,簡單又準確,才是最重要的。
哎呀,有直接現成的好東西幹嘛不用,還反而卻想著用隋朝初級版的切韻呢,用注音符號,可是能更準確的注音啊。
張超忍不住拍了桌子,終於可以讓崇文館一年級的小學生們從聲母韻母這些學起了!
不過,究竟是用注意符號,還是漢語拼音?兩者都是能夠拼出這個時候的洛下讀書音的,只是一個是比較獨特的符號,一個是阿拉字母,選哪一個好呢?
張超坐在那裡沉思。(未完待續。)
第275章 說媒
長孫氏擔心著第一次離家去上學的幾個孩子,早早的派了車馬去東宮等放學接人。天還很早,崇文館小學就放學了。
館外,各家的奴僕們也早早的進來接人,張超立了個新規矩,這些皇親國戚功勳子弟學生們,上學的時候,是禁止他們的奴僕隨從跟進學校裡來的,只能在外面候著。
反正他找太子另要了一批東宮的侍女宦官,專門在學校裡為這些天之驕子們服務。
李承乾四兄弟一走出館門,外面就有幾十個人迎了上來。他們三兄弟,每個來上學都帶著十來個隨從,既有護衛也有乳母、丫環、伴讀、車伕、僕婦等,簡直就是配備齊全,豪華無比。
可惜他們第一天跟隨主子們來上學,就被攔在了外面,整整幾個時辰啊。他們只能呆在館門口,對著裡面望穿秋水,可卻無可奈何,館門前的東宮衛士可是跟塊冰一樣,冷酷無情。
有個周王家的隨從還想搬出自己的主子名號,可惜人家是太子的人,不比那個王這個嬪的強?多說了兩句,差點就要捱上一棍子。
這個張三郎,怎麼心這麼的狠啊。
我們家衛王才三歲不到呢,這沒有人伺候可怎麼行。渴了要喝水怎麼辦,餓了想吃飯怎麼辦,甚至尿急了要上茅廁怎麼辦啊!
衣服會不會要加,不知道里面暖手爐有沒有?
萬一衛王少了一根毫毛,他們這些奴婢可都萬死莫贖啊。
等的心焦萬分,都要崩潰了,終於看到了王爺出來。
各家的奴僕們都迎上自己的主子,多的如李泰他們一人有十幾個奴僕,少的也有四五個。這些人小跑著過去,仔細的打量檢查著主子,生怕哪裡真少了根毫毛,又是噓寒又是問冷的,還有的把一直準備的暖手爐啊,披風啊拿了過來,又有人拿來茶水,有人拿來糕點。。。。。。
胖胖的李泰一揮手,“不用了,我很好呢,回去。”
這時,那邊秦王府派來接人的人也來了。
他們沒料到小學居然放學這麼早,倒是來的還有點晚了。
各人都坐上馬車,然後直接橫穿東宮、武德殿、太極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