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還是李超。
檢校中書令、戶部尚書,還有一堆的要職,每一個職位都權重無比。
不少細心的人還發現,許多關隴舊閥的貴族,很多都靠邊站了,尤其是在大唐建立期間,沒有出多少力的那些自西魏北周隋朝沿襲下來的貴族,大多都只剩下了一個空頭爵位,沒有了實職。
反倒是原來一直被關隴門閥打壓的關東士族,卻很受皇帝的重用。當然,勢頭最勐的,還是在大唐建立時和在秦王打天下奪嫡時立下大功的那些新興軍事貴族,和一大批來自底層的寒門士族和小地主階層計程車人。
幾方勢力在貞觀新朝中是新舊共存,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不過,關隴舊軍事貴族和關東大士這兩個舊門閥,和新興軍事貴族,以及寒門小地主士子這兩個新勢力,在朝中其實也是爭鬥的激烈,雖然沒有公然的流血爭鬥,但背後的刀光劍影一樣是激烈的。
一批批的官員被彈劾審查,御史臺前所未有的熱鬧,這裡早成為諸方勢力交戰的必爭之地,發力之點。
各方透過自己掌握的資源人脈,以御史臺,以御史為刀槍,在前衝鋒。把一個個的對手拉下馬,許多有問題,自身不牢靠的,都在這一輪輪較量中倒下了。
對於這種鬥爭,李世民一直在冷靜的觀看著,甚至可以說,這根本就是他一手挑起來的。利用關東大士來對付實力強大的關隴門閥,然後又親自扶起了那群新興的軍功貴族們,又重用了許多寒門小地主出身計程車子,用他們來平衡舊閥大士族。
朝中爭鬥的雖厲害,可一直都按著李世民預期的方向發展,爭鬥的越厲害,他們越需要得到朝廷得到皇帝的支援。
而在爭鬥中最先倒下的那些犧牲品,其實都是些蛀蟲垃圾,這樣的**官吏,垃圾貴族倒下再多,李世民都不心痛,這反而是在為大唐去除膿包。每去除一個,大唐就更強健一分。而且這些人是倒在他們的對手手裡,而不是皇帝李世民的手裡,因此李世民在這爭鬥中,一直很超然。
宰相們也一直在坐山觀虎鬥,李世民的宰相團體,其實來自各階層的都有。但能進入中書門下,掛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的,哪一個都不簡單。雖然他們有自己的階層,但他們同時也是宰相,他們與皇帝的關係更密切,同皇帝的利益更緊密。
他們也都支援減少些垃圾蛀蟲。
宰相里面,李超最超然,誰倒下他都不心疼。
雖然各方都想要來拉攏李超,想要藉助他的地位權力,為他們站隊搖旗吶喊。在那些關東大士族們眼裡,李超是五姓女婿,娶了清河崔氏女,納了滎陽鄭氏妾,兒子還與博陵崔氏女、太原王氏女訂親聯姻,當然跟他們是一邊的,他們希望李超能多考慮考慮士族們的利益。
而關隴那些門閥,一樣的認為李超應當是跟他們一邊的。畢竟李超也是關中灞上嘛,關隴門閥,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關中本位啊,什麼關東江南,那能跟關中相提?
關中本位,關中家族利益至上啊。這幾年,關隴的舊門閥貴族們,可沒少跟李超合作,賺錢賺的非常愉快啊。
新興的軍功貴族們更把李超當成自己人了,秦瓊程咬金牛進達尉遲恭單雄信李世績等等,這些人哪個不是新興的軍事貴族,以前那不過是小士族,甚至是小豪強,靠著隋末之亂,才打出來的。
李超是秦瓊義子,程咬金羅士信一大票軍功新貴,那都是李超的叔伯。
而那些完全是被李世民提拔,才得以在新朝中有了一席之地的寒門、小地主士子們,在朝中並沒有什麼過硬的靠山,過去他們都是以關隴門閥、關東大士族的幕僚從屬等身份旁觀朝政,根本沒有資格參與到朝政中來。
但現在,大唐貞觀朝的政治,也有了他們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