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幽州、太原、荊州這樣的府兵叢集。
至於說東南,雖富裕,但因為東南向來就沒有什麼威脅,所以朝廷在這邊的府兵其實非常少。
不但少,甚至戰鬥力也要弱的多,裝備也差些。
比如東南的騎兵數量就極少,甚至這邊的將領都比北邊和中原的要弱許多。
可以說,正是這些原因,讓張超他們此前在嶺南舉旗後,可以迅速的控制嶺南。在此後進軍福建、浙江的時候,也沒什麼抵抗。
但越往中原去,那邊的軍隊戰鬥力越高,數量和裝備等也越多,甚至將領們的能力也越強。
若是到了湖北、河南、淮北、陝西、河東、河北這些要道,那裡的兵,哪怕是府兵,也多是久經戰陣的。那裡的將領,對皇帝的忠誠度也要高的多。
“老師的意思?”
“臣的意思,兵發兩路。一路自海上進攻江南沿海各道,攻蘇常潤,到時攻東重第一重鎮揚州。若揚州、潤州下,則我握有長江出海口,進要攻退可守。甚至可以封鎖長江,對漢京朝廷實行經濟封鎖。”
“另一路,自浙江陸路進攻江西,不需要太多兵力,也不用急,慢慢打過去。”
“到時,水陸兩師,在江西江州會師。”
這是理想狀態,不過張超其實不太建議太急進。
別看朝廷接連失城陷地,那是李世民的精銳還沒出動。
張超打算步步為營,一面擴張地盤,一面恢復地方經濟,同時也是趁機收攏人心。現在各地的經濟因戰爭和經濟危機而開始糜爛,若是不趕緊救市,時間久了,到時連張超他們都回天無力了,那打擊,絕對是巨大的。
“殿下,其實我們現在立於不敗之地了。若我們能佔據沿海地區,恢復經濟,那我們既能贏得人心,同時,還能充分掌握主動權。殿下可別忘記了,如今四邊之地,都有我們的人在攻城掠地。”
“皇帝若大軍來徵,則其它方向必然兵力減弱。若皇帝四方防守,則我們可以安心先在四邊發展。此消彼漲,等我們積蓄實力,到時四方同時合攻,正好一舉打入漢京。”
承乾擔憂的問,“若是我們不趁勝進軍漢京,豈不給漢京機會各個擊破?”
“我們不進攻漢京,也不代表我們就停滯不前啊。我們下一階段進攻江西和江南,若能奪下,再下一步就可以奪取淮南和淮北了。我們有強大的水師,有江海機動之利,佔據沿海,其實正是立於不敗之地。”
而揚州、潤州、登州這些可都是江淮重鎮,經濟大城。軍事戰略地位雖不如太原、幽州、長安、洛陽等地,但要論經濟實力,卻是遠勝。
真要到那一步,大唐的半壁江山可就讓他們握在手裡了。
而沒有了沿海的經濟,朝廷是要撐不住的。
從山上返回杭州的路上,馬周跟張超並轡而行。
“文遠,你一直反對直攻漢京,是何原因?”
“實不相瞞,我以為朝廷並不弱,恰相反,漢京朝廷是兵強馬壯,兵多將廣。而我們呢,雖然一路順風順水,但最精銳能戰的也還只是南洋水師幾萬人馬,其餘的各軍,真正打硬仗的能力還有所欠缺。”
“我們可以一直勝,但卻經不起一場大敗。”
這些勝利,還不足夠,但一場大敗,南軍就可能要崩盤。
張超一直很小心謹慎,是他跟李世民相處多年,知道這位皇帝的厲害之處。也許他如今有些亂來,但其統兵的本事還在的。
這位皇帝平時很有風度,可一旦逼急了,眼紅起來卻是無比的危險。
哪怕秦瓊程咬金等人反了皇帝,可皇帝手下依然有一大群的忠心將領。
“我希望再等等,等我們的軍隊多磨合默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