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部分

、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兩峰插雲。

西湖是華夏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也是後世華夏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週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而現在。在唐朝的時候,西湖面積約有10。8平方公里。比後世湖面面積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腳下,東北面延伸到武林門一帶。香客可泛舟至山腳下再步行上山拜佛。由於當時未修水利,西湖時而遭大雨而氾濫,時而因久旱而乾涸。一直到長慶二年十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任期間,白氏興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築堤壩水閘,增加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至鹽官間農田的灌溉問題。

白居易主持修築的堤壩,在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稱為白公堤,並非近代的白堤。白氏在錢塘門外修堤,建石涵閘,把湖水貯蓄起來,還書寫《錢塘湖閘記》刻於石碑,寫明堤壩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護堤壩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遺址早已無存,但後人卻借白堤(當時稱“白沙堤”)以緬懷白公。白氏不僅留下了惠及後世的水利工程,還創作了大量有關西湖的詩詞。最為著名的作品有《錢塘湖春行》、《春題湖上》和《憶江南》,現在被李好就掏掉了人家一首。

歷史上對西湖影響最大的,是杭州發展史上極其顯赫的吳越國和南宋時期。西湖的全面開發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兩朝。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以杭州為都城,促進與沿海各地的交通,與日本、朝鮮等國通商貿易。同時,由於吳越國曆代國王崇信佛教,在西湖周圍興建大量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擴建靈隱寺,建立昭慶寺、淨慈寺、理安寺、六通寺和韜光庵等,建造保俶塔、六和塔、雷峰塔和白塔,一時有佛國之稱。靈隱寺、天竺等寺院和錢塘江觀潮是當時的遊覽勝地。由於西湖的地質原因,淤泥堆積速度快,西湖疏浚成了日常維護工作,因此吳越國王錢鏐於寶正二年置撩湖兵千人,芟草浚泉,確保了西湖水體的存在。

北宋後期,著名詩人蘇軾對西湖治理做出了極大貢獻。從五代至北宋後期,西湖長年不治,葑草湮塞佔據了湖面的一半。元佑五年,蘇軾上《乞開杭州西湖狀》於宋哲宗,斷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同年四月,動員20萬民工疏浚西湖,並用挖出來的葑草和淤泥,堆築起自南至北橫貫湖面2。8公里的長堤,在堤上建六座石拱橋,自此西湖水面分東西兩部,而南北兩山始以溝通。後人為紀念他,將這條長堤稱為“蘇堤”。相傳杭州名菜“東坡肉”,就是蘇東坡犒賞疏浚民工的美食。與白居易一樣,大詩人蘇軾也在杭州留下了眾多詩篇,其中最有名的有《飲湖上初晴後雨》、《望湖樓醉書》。(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章 交心

而李好準備把西湖規劃一下讓那西湖十景展現出來就是根據白居易和蘇軾兩人曾經對西湖治理的模式進行開發的,同時還會對整個杭州進行一系列的改變。現在的杭州城的飲用水和淡水的來源就十分不便,所以李好打算仿以後唐人的做法,引西湖水入城。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只要把這些問題解決以後,杭州就會有一個爆發式的發展。而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李好的思想就能在這裡得到更好的發揮,進而影響天下,改變這個國家前進的方向。

這個國家現在是一個強盛的國家,但是也是有很多的弊端制約著這個國家更大的發展,或許稍不注意就